再過半年,大班孩子就要邁進小學的大門,孩子們普遍感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就孩子而言,小學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向往小學又有所擔憂是幼兒入學前較為普遍的心態。他們學著小學生的樣背起了小書包,但是背書包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孩子要當小學生的渴望。“朱老師,小學里還有男老師他們兇不兇呢?”“小學里還要上英語課。”“小學生每天要做作業。”“朱老師,小學里有班長對嗎?”“小學里還有組長呢!”有個孩子補充道。“小學里還要考試呢。”佳平還說:“我姐姐上學每天要戴紅領巾!”辰辰驕傲地說:“我哥哥還是班長,戴著三條杠呢”......面對這么多問題和好奇,“走近小學”的主題就這樣產生了。觀察實錄:為了讓孩子更能體驗小學生的生活,我們參觀了全塘中心小學,參觀小學時我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孩子們發現了許多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佳峰發現了小學里分男廁所、女廁所;慧慧發現小學里有課間十分鐘,他們在跳繩、跳橡皮筋、還做眼保健操呢;高潔說我們沒有班長,小學里有班長,上課時聽到班長還要喊“立正”;凡凡說:“小學里升國旗時,小學生都要敬禮,我們幼兒園升國旗時,小朋友行注目禮。”“小學生都穿校服,戴紅領巾”、、、、、、、
行為分析:
1、幼兒進入大班后,開始關心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渴望自己早日上小學,早日戴上紅領巾,成為一名小學生。抓住大班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借助實地參觀全塘中心小學開展半日活動,
2、先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化解憂慮以正確的心態和策略面對變化。通過活動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還采納繪畫的形式來滿足孩子做小學生的愿望。
3、孩子們能認識一些基本常識。如:升旗儀式不同:小學和幼兒園都升國旗,在升國旗時,小學里小學生行少先隊禮,而幼兒園里小朋友行注目禮。
教養支持:
孩子從幼兒園到入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時間已經很“近”了。由于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擔心、害怕學習的現象。就老師而言,面臨的則是如何為孩子解除疑慮,如何滿足孩子熱切的期望,并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同時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并及時糾正,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合作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等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走進小學奠定基礎。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很重要。我們帶孩子去參觀了全塘中心小學,讓幼兒更加了解小學。在參觀中,孩子們發現了幼兒園與小學的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幫助他們歸納;有的問題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達成共識后當場解決,而有的問題是幼兒沒有經驗的,我就引導幼兒在參觀小學時注意觀察,尋求答案,來解決幼兒的質疑。因為在之前學習活動中,幼兒已經提出了很多問題,如“紅領巾什么時候帶”“幾點上學,幾點放學”等等還沒有解決。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參觀,能使參觀活動更有明確的目的。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我有意識的安排一些時間,搭建幼兒與小學哥哥姐姐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向哥哥姐姐提出各種問題,進行親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個參與者,給予幼兒一個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使幼兒體驗到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美好情感。回園后再組織幼兒繼續討論,在美好的回憶中,我幫助他們歸納梳理,幫助他們形成具體清晰的認識,幫助他們化解仍然擔心的問題,從而使他們了解到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盼望做個小學生,最終以健康愉悅積極的心理狀態進入小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05951.html
相關閱讀:小小運輸員
主題《你變我變大家變》反饋
紙寶寶洗完澡
托班綜合教案:玩泡泡
語言游戲-可愛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