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由來:
我們的孩子是中班的孩子,他們好奇心強,好動手,對樣樣事情都感興趣.原來的班留下的蛋玩具就成了孩子們研究的對象.有的被摳開了,有的被重新裝飾一新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我決定開展蛋這個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域游戲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引導幼兒了解蛋是怎樣來的;
2、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觀察探索蛋的特征;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蛋的營養及對自己的好處,逐步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引導幼兒了解那些動物會生蛋.
5.引導幼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1、蛋是怎么來的?
2、所有的蛋都有蛋清和蛋黃嗎?
3、蛋都由什么用處?
4、咸鴨蛋是怎么來的?
1、利用背景板創設“蛋”是怎么來的這一畫面,教師只布置大塊具體內容歲主題的進行與孩子們共同完善。
2、前景墻也隨主題的不斷深入隨時天家或更換內容與幼兒共同完成
3、教師四周墻面隨活動深入可展示活動步驟及各種資料。
1、欣賞角:引導家長與孩子們利用休息時間共同制作蛋殼玩具,擺放在自然角。
2、自然角:將孩子們收集來的各種蛋擺放在自然角。
3、電腦區:添加有關蛋的光碟,也是孩子們收集的。
4、益智區:添加蛋的多種拼圖。
5、添加剪紙的蛋可供孩子們制作蛋的玩具
1、向家長展示主題網絡及主題教育目標
2、隨時向家長介紹主題進展情況。
3、提出家園合作及親子活動的具體適宜及建議
1、故事:“鴨媽媽找蛋”
2、歌曲:“小雞出殼”
3、各類商店、超市、書店
活動網絡圖
主要活動:
1、蛋是怎樣出來的
2、蛋的本領大
3、我做的蛋
4、蛋寶寶站起來了
5、淹咸蛋
活動一:蛋是怎么來的?
活動目標:
1.導幼兒通過這個活動初步了解不同蛋是許多不同動物生的。
2.體驗與爸爸媽媽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形式:親子共同的活動
活動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帶孩子做好表演準備、紙、筆、會生蛋的動物形象、、圖書、廢舊物品、膠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在我與孩子們聊天時,我問孩子們:“這么多的蛋,你們知道是怎么來的嗎?”孩子說什么的都有。有的說是樹上長的。有的說是農民伯伯種的。也有的說是雞媽媽生的。于是我請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并開展了這次活動。
1、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找到的答案,并與父母表演給大家看。(表演內容是邊講邊模仿生蛋動物)
2、引導幼兒自己和同伴爸媽商量自己喜歡什么動物,打算畫、做或折什么?
3、自愿分組,爸媽和寶寶一起布置前景墻,哪些動物會生蛋?
教師在了解了孩子們認識上的問題后,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是引導幼兒已用各種方法、資源去尋找正確答案。教師還積極的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并引導幼兒學習。整個活動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積極性,是幼兒主動的學習。
活動二:蛋的本領大
活動目標:
1.導有能夠與大家分享食物。
2.初步了解蛋對自己身體的好處.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到商店,引導幼兒選購蛋制食品。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孩子好吃,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每天都有孩子從家帶來各式各樣的糖餅干,有的愿意分給大家吃,有的則不愿意,發現這個現象,并結合主題,我們開展了這樣一個活動。
1、出示幼兒收集來的食品,引導幼兒為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是什么?
2、為食品歸類。
3、引導幼兒想“蛋黃派不夠怎么辦?”
4、分享食物
5、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為什么不能沒有蛋?
6、引導幼兒知道蛋雖有營養,但不可以多吃。
教師發現孩子們不愿與大家分享這個問題,有機的結合主題開展這次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對蛋的營養價值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真切的體會到當一樣東西不夠,但自己又需要時的焦急,感受大家的幫助帶給自己的快樂。使幼兒在認知、情感上都得到較好的發展。
活動三:蛋可以怎樣吃
活動目標:
1.導幼兒了解蛋的多種吃法。
2.初步感知事物的變化過程。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形式:集體與分組
活動準備:圍裙、雞蛋、電鍋、油、面、鹽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在上一次的分享活動中有的孩子帶來咸鴨蛋、茶蛋、松花蛋,孩子們還說可以煮,可以煎……于是我打算帶孩子一起做蛋,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孩子們還可以觀察到事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說一說蛋可以怎樣吃?
2、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最愛吃怎么做的蛋
3、引導幼兒自愿選擇做蛋的組。
4.做蛋引導幼兒做一些簡單工作
5、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剛才吃了什么樣的蛋,是怎樣做的?
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活動,自然、有趣。孩子們自愿選擇組,隨做隨吃,在愉快的操作過程中自然的看到、感到事物的變化過程。活動室里充滿愉快、安詳的生活氣息。自然的、生活化的活動,帶給孩子們的是最真實的感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07579.html
相關閱讀:中班主題教案 手指寶寶
中班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
快樂拍拍拍(中班)
中班故事主題班會《奇怪的房子》
中班主題活動:家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