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游戲選材與規則的強調。
本次活動《熊與石頭人》是由體育游戲《1、2、3,我們都是石頭人》演變而來,前段音樂愉快、歡暢、大熊出現時的音樂則低沉、緩慢,兩段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對于中班來說比較容易好掌握,活動設計是我以森林聚會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讓孩子在情境中音樂游戲的樂趣。本次活動孩子一直情緒高漲,樂意參與活動,積極與、互動。但在活動中也會出現預設不到的:1、游戲中角色扮演規則的明晰;顒幽繕酥杏羞@樣一條:根據音樂的規則大膽創新動作,表情、姿態……扮演石頭人的小朋友能夠很大膽的創新動作,想辦法不動,不讓大熊捉住,增強了游戲的難度;但是扮演大熊的小朋友的任務則是想辦法逗石頭人,讓它動起來,所以這就需要大熊變換不同的表情、姿態,在活動過程中沒有進一步的引導,所以活動的趣味性以及難度上稍有欠缺。2、游戲規則強調及時。音樂游戲中我們較常見的就是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本次活動中大熊出現的那段音樂則是非常有節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節奏走路,但是活動開始后,老師一直沒有強調這一點,所以活動的難點沒法突破,后來老師發現這一問題及時強調,但是效果不佳,所以要及時提出要求,才能圓滿的完成活動。
其次,知識經驗的聯系與拓展延伸。
音樂游戲歌詞中有這樣一句“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大家都知道在熊走過來時正確的方法是趴在地上不動,這樣才能保證人身,活動為了增強趣味性所以讓小朋友在大熊走過來的時候變成“石頭人”,但是有知識經驗的小朋友他們知道大熊來了要躺下或者趴下,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沒有想到活動與實際的對接,所以活動中有些孩子不知道怎樣做,他就總是趴在地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19762.html
相關閱讀:《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