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布從哪里來》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社會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布的來源

  (2)產生對布的制作、加工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棉布、棉線、棉花

  2.幼兒用書第12頁

  3.掛圖《布從哪里來》

  4.語言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ㄒ唬┎虏虏紡哪睦飦

  1.教師出示棉布,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

  教師:布是從哪里來的?是用什么東西做的?

  2.幼兒猜測后,教師出示棉花圖案。

  教師:布是用棉花做成的,那么棉花是在呢么變成布的呢?

 。ǘ┛磼靾D,了解棉花變成布的過程。

  1.請幼兒說說棉花變成布的過程。

  教師;老實帶來一幅圖,上面畫的是棉花變成布的過程,那么棉花到底是怎么變成布的呢?請小朋友看圖說一說。

  2.教師邊講解邊出示實物:棉花怎樣紡出線,再由線織成布,做出衣裳。(棉花棉線棉布)

  3.讓幼兒模仿紡車的轉動。(如有條件,可準備實物紡車或者播放紡車的視頻,讓幼兒體驗)

 。ㄈ⒎纸M觀察和體驗

  1.每組提供棉花、棉布、棉線,讓幼兒用手摸摸、玩玩,感知棉花、棉布、棉線的布同。

  2.教師在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這些材料的同時,可以允許幼兒自由游戲:繞線團、疊棉布、撕花等。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和教師、父母一起閱讀幼兒用書中的相關內容。

  2.引導幼兒和教師、父母一起尋找用現代高科技生產布的圖片,擴展視野。

  3.種棉花。在幼兒園;里開辟一小塊區角種植一些棉花,供幼兒充分照管和觀察。

  活動提示

  1.在幼兒猜測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尊重幼兒的想法。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根據事物的性質形成概念的過程,是在他們的思維水平的思考和探索,有自己的價值。

  2.教師應該提供足夠的材料,并允許幼兒互相交談、合作,讓幼兒充分感知這些材料,并自由玩弄操作。

  3.該活動可以向社會。藝術領域進一步擴展,如讓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紡車的轉動,培養節奏感,利用圖片、影像介紹紡車,加深幼兒對紡車的認識。

  4.布置"布從哪里來"主題展示區時,可以將棉花、棉線、棉布實物用透明塑料袋包裝好,按照"棉花變成布的過程"布置在展示板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19930.html

相關閱讀:中班社會《我給椅子洗洗澡》教學反思
中班社會:兔奶奶生病了
中班社會活動 我的朋友多
中班社會:我會過馬路
中班社會教案:土壤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