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園中班韻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音樂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幼兒園中班韻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學理論依據:

韻律活動是隨音樂而進行的有感情、有節奏的身體動作的過程,對于發展幼兒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積累一定的音樂詞匯和藝術動作詞匯,享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動作是韻律活動的“色彩”。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幼兒通過游戲表達意愿、宣泄情緒、展示能力,其游戲行為折射著幼兒的情感、個性、經驗和智慧,是反映幼兒心靈的窗戶。

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將韻律活動與游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做韻律,在韻律中玩游戲,愉悅身心與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步進行,相得益彰。

實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編。
樂曲《小老鼠和泡泡糖》為6?8拍、AB結構,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歡快、跳躍的音樂特點,B段中九拍的連音及旋律的模進使人略帶緊張,與小老鼠機靈、警覺、可愛的音樂形象恰好相符。但兩段樂曲長度略顯短促,于是我將A段和B段的音樂做了適當的延長,并在兩段樂曲中間增加了一個“掉落”的音效,緩解了從A段樂曲轉到B段樂曲時緊張、突兀的感覺,為幼兒隨音樂表現小老鼠的音樂形象做了必要的準備。

2、改編童謠,巧妙鋪墊。
幼兒對《小老鼠上燈臺》這首經典童謠耳熟能詳,教師提取其中主要內容巧妙地將它和A段樂曲的節奏相吻合,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又降低了幼兒學習節奏的難度,對小老鼠走和張望的節奏合拍也做了鋪墊。

3、剖析要點,抓住神韻。
為了讓幼兒表現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動作,教師緊緊抓住“輕輕走沒有聲音、眼睛盯住不動、咬緊牙、攥緊拳”等動作要點,引導幼兒討論剖析,幫助幼兒理解并進行表現,達到神似和夸張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過程中,幼兒對九拍的節奏不容易掌握,教師及時借助聲勢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并進行表現。

4、由慢到快,循序漸進。
為了落實走、看這兩個重點動作的合拍,教師采用由慢到快、由說唱童謠到旋律跟進,循序漸進,步步遞進地將節奏、樂曲、動作融為一體。

5、游戲中韻律,韻律中游戲。
無論是樂曲的音樂形象,還是樂曲本身,都具有很強的游戲性。同時也為了避免韻律活動的單一、枯燥,教師將游戲自然融入,在游戲中完成韻律動作的合拍,在韻律活動的合拍中又有游戲的愉悅和輕松。隱藏的貓和大松緊帶的巧妙運用,更為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筆,也為幼兒保持長久的游戲興趣埋下了伏筆。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張望的動作。
2、嘗試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

教學準備:
改編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并帶領幼兒說唱;經改編、剪輯的音樂、音效;松緊帶一條。

教學重點:
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嘗試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學難點:
在較快的樂曲旋律節奏下合拍地做韻律動作。

教學過程:
1、說唱童謠,游戲導入,初步滲透A段樂曲的節奏。
教師帶領幼兒邊說童謠“小老鼠 上燈臺?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燈臺?下 不 來 0?小老鼠 上燈臺?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燈臺?滾 下 來 0?”,邊進入場地,滲透A段樂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節奏。

2、設置情景,引導幼兒用動作和眼神創造性地表現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1)引導幼兒討論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小老鼠最喜歡上燈臺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在上燈臺的時候應該怎樣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還得邊走邊看,應該怎么看?看哪里?”
小結: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還要上下、左右、前后四處看一看,才不會被大花貓發現。
(2)帶領幼兒邊說童謠邊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合拍練習。
(3)由聲勢練習自然過渡到樂曲跟進,完整地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合拍練習。

3、引導幼兒嘗試用夸張的神情、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聲音,引導幼兒討論、猜想:
“這是什么聲音?”
“小老鼠正在上燈臺偷油吃,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小結:原來小老鼠掉在了一塊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這是大花貓設的一計,小老鼠真的中計了。
(2)引導幼兒嘗試從胳膊、牙齒、眼睛、身體等不同部位用夸張的動作和神情創造性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討論:“泡泡糖可能會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樣把泡泡糖快點從身上拉下來?”
小結:拉泡泡糖時,胳膊硬硬的,拳頭攥得緊緊的,眼睛、嘴巴、身體都要用力。
(3)帶領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樂曲,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完整的音樂形象。
5、指導幼兒在樂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戲,嘗試完整、合拍、夸張地表現老鼠走、張望及拉泡泡糖的音樂形象。
6、增加“大花貓”角色,在韻律中玩游戲。

教學理論依據與實施策略:

作為美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認為的那樣:音樂是人的教育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修養,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全面發展的人。由于兒童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對鮮明、美麗、有聲有色和富有動態的歌、舞等最容易感興趣、最容易理解接受。因此,音樂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兒童由于缺乏知識和經驗,他們渴望通過模仿學習到技能和本領。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兒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通過音樂教育,為兒童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使兒童能真正從聽覺到心靈都沉浸在音樂之中,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流淌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由兩段體組成,A段音樂歡快跳躍,B段音樂連貫流暢。為了使幼兒較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孩子。所以我用小老鼠出去做游戲的情境貫穿始終,讓孩子自然融入音樂情境,通過角色更加深刻地體驗音樂。

二、利用故事幫助理解音樂內容。為了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我創編了繪本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借助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所表達的豐富內容。

三、圖譜輔助了解音樂結構。借助形象的圖譜,逐步引導幼兒了解樂曲的樂句分割及節奏特點,為學習提煉動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創造性游戲引發高潮。玩游戲可以說是幼兒的天性,實踐表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連續玩上若干遍,仍然興趣盎然。因此將音樂和游戲融為一體更能激發幼兒的創造與想象。最后“貓先生”的加入,把原本比較平淡的游戲迅速推向高潮,使幼兒在緊張、有趣的音樂游戲中充分獲得感官的愉悅和個性化的表現。

活動目標:
1、知道亂扔泡泡糖會污染環境,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較形象夸張地拉泡泡糖的動作。

活動準備:
課件、繪本故事、音樂、貓頭飾

教學重點:
學習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較形象夸張地拉泡泡糖的動作。

教學難點:
能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較形象夸張地拉泡泡糖的動作。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扮演小老鼠,一起出去做游戲好不好?(完整音樂)
(小老鼠準備好了嗎?我先出去看看有沒有大花貓,你們也看看)

2、展開部分
完整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第一遍
提問:小老鼠,你們真可愛,聽到剛才的音樂了嗎?
這么好聽的音樂,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聽一聽,音樂有什么變化?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再次欣賞音樂)

(2)觀看課件,音樂配故事。
提問:聽完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指導語:在這首你們感覺前面歡快跳躍、后面連貫流暢的音樂里,還有一個好玩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

故事:森林里要舉辦一年一度的美食節,邀請貓先生參加,小老鼠聽到這個好消息也想去,于是悄悄的跟在貓先生后面出發了他們爬上山坡、鉆過山洞、游過池塘,來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塊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小老鼠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去拽,把泡泡糖拽的長長的。泡泡糖一會粘到手上、一會粘到腿上,一會粘到肚子上、胳膊上、屁股上,把小老鼠捆得結結實實,這時,貓發現了它,小老鼠一著急、一使勁掙脫了泡泡糖,嘰里咕嚕跑回家。

(3)看圖譜、理解樂句
A段音樂
①提問:故事好聽嗎?故事里的小老鼠去美食節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總結:(四幅圖一起出示)小老鼠經過了山坡、山洞、池塘、草地這4個地方,它還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呢?

②欣賞課件
指導語:看小老鼠還能跟音樂有節奏的走走、看看呢?提問:小老鼠每走幾步就會停下來看看?
我們一起數數看看?小老鼠每走六步會停下來左看看、右看看
③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樣子
提問: 那你們能不能有節奏的走走看看呢?我們坐在椅子試試。
④聽音樂練習動作
師:你們能不能跟著音樂有節奏的來表演動作呢?

B段音樂
①欣賞B段音樂
指導語:小老鼠來到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塊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
提問:剛才你們看見小老鼠拽了幾次泡泡糖?(3次)
你瞧小老鼠把泡泡糖拽的多長呀!
②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指導語:那你們能不能學著小老鼠的樣子把泡泡糖拽的長長的?我們試試看
③不同部位拽泡泡糖
④練習掙脫跑回家
師:泡泡糖把小老鼠捆的不能動了,這時,貓來了,小老鼠用盡全身力氣,一使勁掙脫了泡泡糖。小老鼠是輕輕的跑回家鉆進洞

⑤環保教育
師:泡泡糖把小老鼠粘的一動也不能動了,難受吧?這是誰扔的泡泡糖這么不文明,我們可不能學他。那小朋友如果你們吃完泡泡糖會怎樣做?(如果能用紙包起來扔到垃圾箱會更好)
⑥完整表演B段

完整欣賞,看圖譜:
指導語:你們做的可真好!我們看著圖譜完整的欣賞一遍音樂吧!
①聽音樂,扮演小老鼠表演
師:我們聽著音樂和小老鼠一起按著節奏去玩吧!
第一遍做完處理問題。腳步輕、左右看
師:剛才有只小老鼠,它的泡泡糖不僅粘到手上、腳上,還粘到肚子上、屁股上,那你們的泡泡糖能粘到不同的位置上嗎?
第二遍
②做游戲
師: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
游戲規則:我來當貓先生,你們來當小老鼠,當貓回頭看時,小老鼠要趕快停下,左右看看,看誰是機靈的小老鼠,能不被貓發現坐練回頭看看→坐著完整表演→站起來表演:
第一遍:你們要悄悄的跟在貓后面,聽音樂有節奏的走,腳步不能亂,否則會被貓發現。
第二遍:剛才小老鼠都能聽音樂有節奏的走,沒有一個被貓發現。當踩到泡泡糖時,要想辦法盡快擺脫泡泡糖,在要貓發現你們之前,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去拽,能不能做到。

教學理論依據:

根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和“做中學”課程理論,所選活動內容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個性特點,在活動中學習,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培養興趣。

實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2、繪畫圖譜 感知理解音樂結構
3、以物代物 體驗泡泡糖的彈性
4、設計情節 啟發幼兒創編游戲
5、師幼互動 引導幼兒快樂游戲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張望的動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2、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講衛生,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愛洗澡》音樂
3、彩色松緊帶

活動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活動的重點、難點確定為:
1、重點:能根據樂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動作,快樂地進行游戲。
2、難點: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激發游戲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師出示老鼠的手偶)嗯,這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偷偷溜出去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欣賞音樂)
提問: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幼兒自由回答)

2、聽故事,了解游戲情節
師用布偶,邊表演邊講故事。

3、畫圖譜,理解音樂結構
(1)師隨音樂畫圖譜
看圖譜,理解A段音樂
看圖譜,欣賞A段音樂。
(2)隨A段音樂,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張望的動作。
(3)看圖譜,理解B段音樂
看圖譜,欣賞B段音樂。
隨B段音樂表現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緊帶,體驗泡泡糖的彈性和玩泡泡糖的樂趣。

4、隨音樂,快樂創編游戲
(1)集體游戲
請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游戲,掌握游戲玩法。

(2)創編游戲
說說自己喜歡的小老鼠形象,創造性地玩游戲。

5、講衛生 增強環保意識
(1)泡泡糖不亂扔
提問: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導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大家一起來洗澡
隨音樂幼兒自由表現洗澡的動作,并和同伴互動,感受洗澡的快樂。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來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乎乎的東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趕忙用手去拽,拽來拽去,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嚇得飛快的跑回了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24222.html

相關閱讀:中班音樂:理發師
中班音樂活動《粉刷新房》
中班音樂教案:兩只老虎
中班音樂《勤快人和懶惰人》
中班歌曲:春天來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