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美術《線寶寶的舞》活動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活動目標:1. 通過用線繩蘸色印染,感知線條交錯帶來的畫面美。

2. 體現新的繪畫方法的趣味。

活動過程:

1. 欣賞線寶寶的舞。

——師:“瞧!線寶寶高興地跳起了舞,有哪些顏色的線寶寶在跳舞呢?”

——師:“線寶寶跳出了美麗的線條,這些線條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直直的跳舞,彎彎的跳舞,面對面跳舞,手拉手跳舞等)

2.和線寶寶一起跳舞。

——師:“你們想和線寶寶一起去跳舞嗎?”

——師:“拿一根線寶寶蘸上顏色,拉著線寶寶從舞臺的一邊跳到舞臺的另一邊,然后換個線寶寶跳舞!”

——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重點:線條的起始和作畫細節)

3.展示線寶寶的舞。

——你最喜歡哪一幅線寶寶跳的舞?

——你覺得哪一幅最特別?

整個活動創設了線寶寶跳舞的情境,語言比較童趣,環節比較清晰,過渡也比較自然。在設計活動的目標和過程時,都能夠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為出發點。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現總結如下:第一,我示范的時候,自己講得過多,建議教師適當退位,引導幼兒一同參與,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第二,示范環節我把線條之間的規律講得過多,導致講評環節沒有深度,沒有挖掘的重點,建議引導幼兒自由參與美術活動,在活動中自己發現線條的秘密。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幼兒特別的作品,給予講評和總結。第三,注重情感的培養。建議最后環節,放一些音樂,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與線寶寶跳舞。第四,建議美術活動,給幼兒提供一塊小抹布,幼兒手臟了可以擦一擦。
在美術活動《棒棒糖》中,活動的目標分設了兩個:1.學習用封閉圓形表現棒棒糖,并嘗試用多種色彩進行涂色。2.感受用多種色彩作畫的樂趣。我將活動分為三步進行:觀察棒棒糖——說說棒棒糖——畫畫棒棒糖。

我一直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動的第一部分,用一個“猜”字,來引起幼兒的注意。事實證明,我成功了。幼兒們對著我的口袋,興致勃勃的猜測著各種答案。猜過之后,我們一起進入第二部分,我們說一說吃過的棒棒糖,看一看老師的棒棒糖,他們都是長什么樣子的。在你一言我一語之后,我們都出結論:棒棒糖有一個圓圓的大腦袋,再加一個長長、硬硬的尾巴。這樣的一個結論引來了幼兒的哄堂大笑。最后笑聲一直伴隨著整個繪畫過程。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我并不刻意去要求幼兒,棒棒糖要畫的有板有眼。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作畫動機和信心都身份的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澆滅他們的信心,所以培養他們的興趣與信心是關鍵。只要他們愿意動手,愿意畫,我都會給于肯定,“你畫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給誰吃呢……”這時幼兒的情緒高昂,這是好事,可這也導致場面有點小小的失控。比如在提問“你吃過什么味的棒棒糖?”時,教室就像炸開了的鍋,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撫他們激動的情緒。對于這樣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向他人學,在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學越來越扎實。
下班的途中,劉老師突然打電話過來說明天早上李老師要來聽課,我有點茫然;氐郊液,我就開始畫范畫《格子布》,然后看了幾遍教案,把明天課堂上要說的話組織了一遍。我以為這下已經萬事具備了。

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突發事件特別多,我按原計劃開展了我的美術活動《格子布》,在“欣賞幼兒作品”這一環節中,小朋友有些坐不住了,開始講話、擺弄自己的小椅子,甚至有的還自顧自的玩起了游戲。“一二三,坐坐好。”我以為這個口令會和平時一樣管用,但是有點出乎意料,小朋友完全無視這個口令,我擔心,這個場面好像有點“hold”不住了。“我表揚……”當我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小朋友又把注意力轉移到我這里來了,顯然這招挺管用。讓我順利開展完了這個活動。

“表揚……”這個詞語的威力是很大的,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以這種“榜樣”的正面形式讓幼兒知道該怎么做,相對與“批評……”表揚會顯得更有用。帶班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突發事件,今天的事就特別多,一會兒有小朋友來告狀,說是另一個小朋友搶他的毛巾;一會兒又有小朋友吵嘴,打人;由于天氣干燥,又有小朋友的嘴唇爆開,流血了……但是老師一定要注意到,并解決它。我經常想象自己也是“福爾摩斯”,幫小朋友查出“真相”,并討回“公道”。這樣小朋友就會非常信任我。

課后,李老師就今天的半日活動,給予我一些寶貴的意見。我相信這些建議會是我成長的一個加速。

一、 活動《格子布》的重難點不突出。

《格子布》這堂課中,我的重難點是在教孩子們如何畫格子,可是活動中,我卻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幼兒涂色上,而畫格子卻占了課堂中的極少部分時間,雖然在教師示范環節有提到,但是卻是遠遠不夠的。對于這點,我覺得以后一定要多花點時間、心思在備課上。定好重難點,然后再思考怎樣可以有效地突破。

二、 沒有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時間。

整個半日活動中,都是我在高度控制著,幼兒生活活動后,也是我帶著幼兒一起做手指游戲或是念兒歌的,雖然避免了孩子的消極等待,但是孩子還是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等待。如:看圖書、折紙……不應該給孩子框定要做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32366.html

相關閱讀: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