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我到中國去走了幾個城市,看到中國的變化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才幾年不見,一些我曾經熟悉的地方,就變得完全陌生了。到處都是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城市綠化也搞得很不錯,看上去確實是一派繁榮的景象。
不過,我所參觀過的許多地方都給我留下了同樣的印象,那就是中國城市建設的硬件雖好,軟件卻仍然遠遠地落在后面。我的意思是,在中國,物質的大環境,只要肯投錢,就可以創設的很好。比如那些高樓大廈、比如現代化的機場、比如繁華的購物中心,又比如越來越壯觀的大學校園,哪一個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媲美。但是,保護這個物質環境的人文精神卻沒有到位,所以人們才可以隨處看到大量被丟棄的煙頭、廢紙、垃圾袋和飲料瓶,從城市到農村、從古跡景點到高山之巔,比比皆是。
記得我曾經在華山上撿拾起一個被人丟棄的煙盒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后來卻發現垃圾越撿越多,根本就不是我兩只手能夠拿得了的。好在至少現在到處都有保潔人員,隨時清理被污染的環境。也許這可以給我們帶來些安慰,因為國人隨地扔垃圾的惡習帶來的唯一好處,是增加了許多就業的機會。
像撿拾垃圾這樣的小事,我經歷了幾次以后,在無可奈何之余,不可能不會產生對我們生存環境的憂慮。中國現在有13億人口之多,而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的共有60億人,至于說與我們共生、共享這個星球的各種動物,那就更是數也數不清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丟一張紙、扔一個空瓶子,這個世界就會被垃圾淹沒。這樣不但我們自己會成為自己制造的污染的受害者,就連無辜的動物們也會因為我們的不負責任而遭殃。
實際上人類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生存環境的惡化,并開始對此采取措施了,只不過在很多地方,包括在中國,環保措施還大多停留在政府的立法、罰款和亡羊補牢的水平,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當我們每一個地球村的村民都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自愿從我做起時,重新擁有一個清潔的地球,才會成為可能。
為了讓我們的后代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我們做家長都有責任也完全可以勝任,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利用身邊的每一個機會,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珍惜我們的地球。這一點,美國的家長們已經走在中國的家長們前面了。
我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記述了一群到中國體驗生活的美國中小學生的行為表現,比較了他們與中國孩子各方面的異同。文章中特別提到了這些孩子們的環保意識。文章說美國孩子的背包可以稱得上是街頭的一景,大大的、鼓鼓的、沉沉的,尤其是里面的內容,除了旅游的必備品外,還有一時無法處理的垃圾。
有一次孩子們游天壇,進門不遠處有個垃圾箱,幾名美國學生呼拉一下就把垃圾箱圍住了,開始從兜里、背包里往外掏垃圾袋、塑料瓶等等廢棄物品。那些垃圾都是他們上午游天安門和故宮的時候,積攢下來的。一個美國孩子在北京乘地鐵回家,還沒上車,他就在找垃圾箱,可一路上都沒有找到。于是他把手中的空水瓶一直拿到家里才扔掉。像這樣的小事很多,令不少和這些美國孩子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的中國孩子們,感嘆不已。這些美國孩子們的行為正是他們良好的環保意識的體現。
其實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孩子們也不需要懂得許多道理之后才能付諸行動。家長們可以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先從培養他(她)的生活習慣入手,來進行教育。一種習慣的形成需要的只是不斷的重復同一種行為,重復多了,習慣成自然,這種行動就會自動化,使孩子不必經過思考或付諸努力,就可以輕易做到;甚至一旦做不到,還會使他(她)產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這樣的經驗積累得多了,用不著大人說教,孩子自然就形成了相應的意識。到了那個時候,即使孩子不小心把一張廢紙掉在地下,他(她)也會馬上彎腰把它拾起來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57239.html
相關閱讀:環保行動從你我做起
中班環保教案:環境保護小衛士
教你更加環保的育兒方式
環保:可怕的白色污染
環保教案:回收廢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