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在尋找朋友的過程中發現快樂并獲得快樂的情感。
理解故事《小魚找朋友》的基本內容,初步嘗試分析故事的主題。
運用繪畫表征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及對主題的認識。
活動準備
1、三張背景圖,三條不同表情的小魚。
2、每個幼兒一本連環畫(留有幼兒填畫的部分)
3、音樂光碟《一天到晚游泳的魚》伴奏帶
活動流程
根據已知,提出未知—展開討論,猜測內容—理解故事,分析主題—繪畫表征,體現主題—交流討論,游戲結束
活動過程
1、根據已知,提出未知
出示第一幅圖,(一條小魚在水里孤孤單單的游著)根據幼兒對圖的了解,提出問題:“你從這幅圖上知道了什么?”該問題的提出,開闊了幼兒的思維空間,從而簡單明了的導入了主題。
2、展開討論,猜測內容
這一環節是我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教師通過出示圖二,提出問題“小魚為什么開心了?誰會來和小魚做朋友?他們會說些什么?” 出示圖三,提問“小魚和好朋友在一起會干什么?”,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而在發展幼兒開闊思維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對幼兒的引導,以簡筆畫的形式將幼兒的語言轉變成圖畫表征,并對好朋友之間交流的語言以有趣的符號來體現,如:####/&&&&/$$$$/@@@@等等,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為更好地解決活動難點奠定了基礎。
3、理解主題,分析主題
教師通過提問:“圖一的小魚為什么不開心?”“圖二的小魚為什么開心了?”,通過小魚情緒的變化,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得出結論:交朋友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
4、繪畫表征,體現主題
這是我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亮點。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以連環畫的形式進行表征紀錄。因為在上一環節有語言表達過渡到繪畫記錄的鋪墊,相信這一難點在幼兒的說說、畫畫中就可以輕松解決。
為了體現語言與繪畫表征的結合,我在幼兒記錄時進行語言引導“你覺得誰會來和小魚做朋友”“他們會說什么呢?”等等,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更好的承接下一環節,為幼兒的語言講述再次奠定基礎。
5、交流討論,自由結束
幼兒根據自己的連環畫內容以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在這一環節之中,《小魚找朋友》的故事將會因幼兒的想象而變得更加豐富,也會使幼兒的自制畫冊變得更加有趣、充實。
活動延伸
針對班內幼兒可開展“好朋友”專題,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積極、主動的尋找朋友,并在班內發動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好朋友》畫冊。
活動特色
1、問題提出的發散性
2、活動設計的創新性
設計意圖
對于現在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閉等現象,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教育結果。在當今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養幼兒一個陽光、自信的性格顯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選擇并設計了《小魚找朋友》這一語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尋找朋友的過程中發現快樂,體驗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02120.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教案:烏鴉的窩
大班語言教案: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
大班語言活動:故事《金雞冠的公雞》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皮鞋車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