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數學活動《小魚你好》課后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要:幼兒園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在這幾天進行了園級“雙高課”賽課活動,活動很嚴謹很公平,事先一天告知活動內容(二選一),再自行設計教案)。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提出了新的規定和要求:即“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平時會覺得在小班上數學活動,比較適宜采用游戲方式,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反復操作,從而建構數概念。所以本次活動是在小班下建構式課程《朋友你好》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動和修改,設計了本次活動《小魚你好》。 現對本次活動做反思如下:

亮點的地方:

一、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操作興趣。

一堂活動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師完成了多少,而是看孩子學會了多少。而從小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看,孩子們最喜歡做游戲,所以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曬小魚、變小魚、飼養小魚等一連串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反復操作,從而建構數的概念。設計這些旨在通過這些游戲促使幼兒主動練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數量變成一樣多的數量,學習5以內數量多少的比較,讓幼兒在游戲中既自然地形成數學概念,同時也使數學活動更具有情趣性。從今天的活動看孩子們特別的感興趣,都很用心的投入到了游戲活動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準備充分、簡單易操作。

選擇既簡便又符合幼兒興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設計的一大宗旨,本次操作活動的主要學具——小魚,(彩紙剪成的小魚),然后選用了方便的吸管,(吸管上貼上雙面膠,便于孩子操作),小魚我用了兩種孩子們喜歡的顏色(紅色、綠色),在整個活動中的游戲操作中就圍繞這兩樣學具,輕輕一貼就成了一根魚竿來玩“曬小魚的”游戲,輕輕一貼就圍成一個魚缸來玩“飼養小魚的”游戲。

三、環節設計由淺入深,多次操作,發展思維。

在每個環節的安排上不但考慮了這個數學活動的整體遞進要求,更重要的是對每個環節適合哪層能力的幼兒操作,進行了嚴密的思索和定位,希望通過我的這樣一個探索,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讓孩子能夠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而且能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個提升。
不足的地方:

1、在第一個環節中我用的時間過于長了,用了8分鐘,實際上這里可以縮壓一點,用不著出現數字1,在鞏固5以內的數量時,可以出現主要的幾個數字如3、4、5、而跟幾條小魚打招呼,也可以省略不要。以后再活動中開始的導入部分應該控制在5分鐘之內比較好。

2、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活動過于飽滿,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也許可以合并成一個環節,(以后可以試一試)。我是第二環節是讓幼兒學會“添上”第三環節是讓幼兒學會“去掉”兩個活動我是單一進行,也可以在一個環節中就解決“添上”和“去掉”的方法。這樣可能時間是就正好,也不至于出現活動時間過長的弊端。

總之,在小班的數學活動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將在以后的活動中繼續探索,有待加強。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用途,并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1、怎樣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環節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著目的去操作。第二環節幼兒操作記錄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游戲,孩子通過玩游戲自然的導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通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展和延伸。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必回歸生活。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么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去探索發現。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上下、前后,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知識。

2、會按物體的數量、特征取物。

3、能將物體、點卡、數字正確匹配。

活動準備

1、紅、黃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即時貼點子卡各4個,小粘貼若干。

2、14數字卡一套,雙面膠,動物火車教學掛圖一幅。

3、紅黃藍綠色各類積木若干。

4、關于物、卡、數匹配的作業紙,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游戲:請你像我這樣做。

師:請你像我這樣做。

幼:我就像你這樣做!

分別拍肩、抱頭、叉腰、拍退、跺腳等14次不等。

(二)學習物、點、數的對應

1、出示動物火車掛圖,學習14數、卡、物的對應。

“今天天氣不錯,爸爸媽媽們也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你的心情怎么樣?這么開心熱鬧的聚會被森林里的小動物知道了,它們也趕來了,瞧,(出示掛圖)看看誰來了?”

要求幼兒數一數一共有幾節車廂?每節車廂里有幾只動物?請個別幼兒分別在車廂上貼上點子和數字。

(注:點子卡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紅色、黃色。幼兒上前貼時,教師提要求請幼兒選擇,如,貼上紅色的三角形的點子卡。)

2、游戲:智能機器人

幼兒扮機器人,教師扮程序員,程序員給機器人下達指令,機器人按照指令去做。

每組一筐積木,“程序員”下達指令讓“機器人”取積木。

如,(1)取2塊紅色的積木,把這兩塊積木放在你的小椅子下面,請這兩塊積木回家。

(即放回框里)。

(2)取3塊形狀相同的藍色積木,把這三塊積木放在桌子上面,請這三塊積木回家。

(3)取1塊綠色的積木,把這塊積木送給你前面的小朋友,請這一塊積木回家。

(4)取4塊相同顏色相同形狀的積木,把這些積木放在小椅子上面。請這些積木回家。

(5)取2塊黃色的積木,把這塊積木放在頭上面,放在腿下面,請這塊積木回家。

(三)完成作業紙,鞏固物、卡、點的對應。

每組一盒彩筆,每人一張作業紙,請幼兒完成。家長可以協助,做正確的教師在作業紙上貼一小粘貼鼓勵。

注:應該說,這節活動對小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難的,很多知識融會貫通于30分鐘的一節活動中,挑戰性可想而知,昨天剛剛組織完這節活動,效果不錯,整個活動幼兒動手的機會多,動手的時間也多,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是幼兒在動在說,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在適時的時候給個指令,所以他們很感興趣。特整理一下教案作為資料保存下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851592.html

相關閱讀: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