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語言活動《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與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本充滿懸念的繪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設懸、釋懸來勾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我采用猜測、想象等手段讓幼兒置身于故事情節中,讓幼兒在猜猜、講講、演演的過程中感受故事的詼諧與幽默。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情節,學說角色對話。

  2.根據不同的牙印特征進行猜想、判斷。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課件、餅干若干。

  2.初步已了解一些動物的牙齒印。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引發興趣。

  師:瞧,這是誰呀?這只小豬,做了一塊好吃的大餅,這塊大餅是什么樣子的?

  師:這塊大餅上還有一粒一粒的芝麻呢,看起來就好好吃,小豬做累了,就睡著了?墒堑人褋,咦?怎么了?大餅怎么少了一塊啦?少的這一塊是什么樣子的?你們來猜猜會是誰咬的呢?

  二、看看說說,理解故事。

  1.觀察畫面,學習對話。

  他遇見了誰?小鳥是怎么說的?

  2.運用對話, 大膽講述。

  是小兔(狐貍)咬的嗎?小兔(狐貍)會怎么說?

  3.根據“牙印”,猜測情節發展

  是鱷魚(河馬)咬的嗎?鱷魚(河馬)是怎么說的?這個牙印象什么?

  三、完整欣賞,發現真相。

  小豬去問了哪幾個好朋友?到底是誰偷吃了大餅?

  四、品嘗餅干,發現特征。

  師: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讓我們一起來嘗嘗吧,一邊品嘗一邊看看你咬出來的餅干會是什么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用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貫穿于整個活動,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通過對PPT的觀看,了解了小豬去問了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它們都通過自己咬一口大餅來驗證不是自己咬的。最后餓了的小豬自己咬了一口大餅,牙印和開始的一樣,原來是自己咬的大餅。

  這是一節語言課,孩子們在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的過程中練習角色對話,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孩子們在說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在想一想的環節中說出了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像什么,大膽猜想、講述。但是活動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上課時還不夠從容,一開始當PPT沒有插話筒時,影響了上課的狀態,接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課堂中師幼互動還不夠輕松、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讓自己的教學課堂充滿魅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860047.html

相關閱讀: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