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其實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然說孩子很小,幼兒園也應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接受蒙氏教育的抗拒心理。
2、教會孩子尊敬老師
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夸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3、教會孩子獨立生活
家長之所以讓孩子上幼兒園,其實并不全是因為家里沒有人能夠帶看孩子,而是為了將來孩子的成長,讓他經歷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將來的成長的路上不至于脆弱無助而變成可憐的人。
4、教會孩子照顧自己
幼兒園生活,本身就是讓孩子去學習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者說是沒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說早晨起來怎么穿衣服和襪子,比如說吃飯時怎么拿筷子,比如說完飯后又要怎么去刷牙,再比如說是大便之后怎么擦干凈小屁股……這些在蒙氏教育教學中會得到完美的體現。所以說,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這些生活點滴就是要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5、教會孩子友愛
都知道“友愛”是集體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項準則,孩子雖然小,但是在幼兒園這個集體生活中,“友愛”也一樣是一項不可缺失的準則。在蒙氏教育體驗化中與小朋友相處融洽會讓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感到更快樂、更開心、更有樂趣可言。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孩子,每家的孩子都像是個獨一無二的小太陽,沒有兄弟姐妹,不太懂得關愛和友愛跟自己一樣的小朋友,所以,在幼兒園,其實就是在讓孩子在開始接觸這層他們沒有考慮過的關系。如果能夠跟小朋友之間建立起“友愛”,那自然對孩子將來成長的過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石。
2蒙氏教育的原則1、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
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
6、尊重孩子成長步調
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混齡教學
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摒除獎懲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13175.html
相關閱讀:寶寶上幼兒園哭鬧怎么應對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目標
【幼兒園建構區怎么布置圖片】幼兒園建構區環境創設_幼兒園建構
朱純燕:幼兒園老師的發音不標準?
今天我的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