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六大妙招寶寶入園不“學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寶寶入園后4大狀況: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兒園的生活,對寶寶來說是個蠻大的沖擊。首先,他原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為眾人的焦點,現在卻要在十幾、二十人當中,爭取老師的注意和喜愛。以前在家隨便堆個積木,眾親友熱烈的掌聲立刻隨之而來,但現在認真堆得比天高,老師卻只忙著處理那兩個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別的小朋友,老師就會注意到我?”孩子無法任意轉換觀察焦點、顧及事實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為吸引焦點就是被喜愛,于是他們開始夸大重復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為,譬如粗魯的動作、大聲說話等。回家后,爸媽反而不習慣:我那個秀氣斯文的寶貝哪里去了?

  2.興致勃勃學說話

  3、4歲小孩愛說話,興致勃勃學著各種語詞和聲調,爸媽開車時遇到冒失鬼,隨口一句“會不會開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寶貝可能就開心地學上一百遍。上幼兒園之后,接觸的人變多,學習的對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間互相學習大人的口頭禪,或者交流在電視聽到的話語,難免會講出幾句讓大人頭痛的話來;即使爸媽嚴詞厲色說“不可以”,但不久后寶貝卻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詞…。

  這是因為寶寶不懂這些話語真正的意思,他們只是想表達“生氣”的感覺,或者像諧星可以逗人發笑。除了爸媽及時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現后,這類行為也會逐漸消失。

  3.我想與眾不同

  3歲以上的寶寶,有別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別等外表,慢慢地發展出“心理我”,他們自我介紹時會以“我能做什么”為主軸,譬如“我上中班”“我會自己穿衣服”“我喜歡騎三輪車”等。為了樹立自我形象、為了彰顯自己與他人不同、為了展現自己很棒,寶寶插嘴或唱反調的情況便增加許多。這不是因為寶寶上幼兒園“學壞”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現。

  4.適應新環境過度期

  幼兒園與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們也要學習紀律。有些孩子天生氣質趨避性高、適應性低,本來就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新環境,所以剛上學個性變安靜或變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寶寶還在摸索學習:老師講話時要安靜坐著,爸媽講話時是不是也要?所以會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現。

  以不變應萬變六大妙招

  1. 立即制止

  3~6歲孩子還在“道德他律期”,他們不能自行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需要大人的教導,所以當孩子出現不合宜行為或言語,爸媽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較強,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輕輕將他帶開,再小聲告訴他:“這樣說別人會覺得不舒服喔!”

  2. 教導正確表達方法

  當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開心,或想表達自我,爸媽可以直接教導寶寶合宜的表達方式。譬如,想講話,要等人家講完或先舉手,生氣時可以說“我生氣了”,而不是講臟話或打人等。當然,爸媽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適度收斂不雅的口頭禪和舉止。

  3. 引領孩子觀察全面情境

  有時可藉助其他小朋友當范例,譬如當身旁有人做和寶寶一樣的事情,可以帶領他去觀察:“那個小朋友講話很大聲,雖然他媽媽停止和對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媽媽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氣?”

  4. 適時忽略

  當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當,卻還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想要吸引注意時,一開始爸媽可以先提醒他:“這樣不可愛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表演不受歡迎,就懶得再白費力氣了。

  5. 停止喜歡的獎勵或活動

  倘若寶寶屢勸不聽,執意做出惹惱爸媽的行為,爸媽可以進一步暫停他正在進行的喜歡的活動,比方騎三輪車,或享用好吃的點心。讓孩子“痛”一下,他就會選擇是不是要付出這么大的代價,繼續做出討人厭的行為。

  6. 適性教導

  對于適應新環境需要較長時間的孩子,爸媽一開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學前多讓寶寶熟悉幼兒園環境,或許可以帶他和老師相互認識,并告訴寶寶:“老師會照顧你。”同時也讓老師初步了解寶貝的個性,一起分享協助孩子進入情況的法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05699.html

相關閱讀:朱純燕:幼兒園老師的發音不標準?
【幼兒園建構區怎么布置圖片】幼兒園建構區環境創設_幼兒園建構
今天我的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目標
寶寶上幼兒園哭鬧怎么應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