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女士的兒子今年10歲,學習一般,她常抱怨兒子不聽話、頂嘴。柯女士兒
子的這種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心理學稱之為“心理慢性癥”。此癥在兒童中
比較多見,其根源在于父母的教育不當。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反復說教,不
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長此以往,這種“嘮叨式”說教可使孩子養成“心理
惰性”,失去對父母的敬畏,教育效果便隨之下降,甚至消失。
孩子的表現常是父母教育效果的“反光鏡”。有“心理慢性癥”的孩子的家
長教育孩子時常表現出:(1)言語反復或表達不當;(2)指責孩子的缺點時簡單化;
(3)管教太嚴,孩子稍有小錯,即新賬舊賬一起算,導致孩子反感,甚至引起逆
反情緒和異常行為。
那么作為父母怎樣預防孩子出現“心理慢性癥”呢?首先,父母應該變換不
同的教育言語來指出孩子的同一缺點。其次,注意責備時語調應比平常說話的語
氣低沉。第三,對于聽慣了父母斥責的孩子,有時沉默勝于語言。第四,有時孩
子犯了錯誤,但不知錯在哪里時,父母應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最后,教育
孩子不應把以往所有錯誤都加以累計,而應著重眼前的錯誤,否則會讓孩子分不
清主次,影響教育效果和親子感情。
文/楊堤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59404.html
相關閱讀: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