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抱怨每逢雙休或者節日(如元旦、春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醫院兒科的門診或者急診都要排起蜿蜒的長隊,等候看病的孩子比平時多出很多,很難理解為什么出現這種怪現象。其實,來診的病人中多數是“節日后多發病”,可是兒科書上沒有這種病名,那么,“節日后多發病”究竟是指什么病呢?
所謂兒童“節日后的多發病”,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雙休日、長假之后小兒中常見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大類。
消化道疾病
節假日后多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和食物中毒。每逢節假日,家長帶著孩子到城中心或外地或者近郊旅游,看到花色、品種繁多的各種小吃都要嘗嘗味道,既有糯米做的、面粉做的,也有大米或雜糧做的,還有甜味、咸味肉餡的,如果夏天出汗多而口渴,還會有棒冰、雪糕、冰凍飲料等不離口。
急性胃腸炎
到了午餐或者晚餐時上餐館,吃的菜肴油水不少,胃里成了各種食物的“保存箱”,不論從容積上,還是品種上都遠遠超過平時,也遠遠超過了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胃“接受”不了這些過量的食物,就會反射性地嘔吐出來,這是胃部的自我保護性措施,因而出現反復嘔吐,這就是急性胃炎的主要癥狀;另外,如果腸道消化、吸收不了,也會采取保護性措施,將消化不了的食物從大便中排泄出去,因而出現反復腹瀉,這也就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而如果嘔吐、腹瀉同時發生,則稱為急性胃腸炎。此時如果因為嘔吐和腹瀉而使水分丟失過多,就需要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
細菌性痢疾
如果攝入的食物未煮熟而又被細菌污染,有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膿血,即發生了細菌性痢疾。在小兒患細菌性痢疾中,有一型稱為“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即在未排出典型的膿血便之前,先出現的高熱、驚厥、神志昏迷或者四肢冰涼、循環衰竭等,如不及時作出正確診斷、處理則可有生命危險。
食物中毒
如果全家都有胃腸道癥狀,那就要懷疑是否有食物中毒的可能。
胃腸道疾病之后消化道“元氣大傷”,須經半月左右才能恢復正常,因為疾病之后胃腸道黏膜細胞及消化酶要達到正常水平需要時間,所以在恢復階段內,寶寶的食欲仍會不佳,而只能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從營養角度來講,恢復期只能提供平時飯量的70%~80%。
呼吸道疾病
節日期間易發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傷風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節假日總要到人多擁擠的場所,空氣污濁,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或間接接觸都很頻繁,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傳染疾病。
傷風感冒
即使在人少的公共場所,如公園內空曠的草地上,由于寶寶好動,喜歡蹦蹦跳跳,玩得渾身是汗,一停下來,如果不及時擦干汗液或者更換內衣,濕透的內衣就需要靠體溫來烘干,必然要招致感冒,輕者僅流鼻涕、輕咳等,重者則發熱、頻咳、咽痛、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甚至肺炎。所以,在寶寶玩耍之前可以用一塊小方巾靠著皮膚墊于背后,待寶寶流汗后將之抽出,以保持貼身衣服干燥而不易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傳染病在冬春季節較為流行,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疾病可通過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原體。在公共場所的人群中,有些人是處于疾病的傳染期而未發病,沒有疾病相應的癥狀,但此時已具有將疾病傳染給免疫能力較差者的可能,如年幼的寶寶,所以如果有過一些接觸后,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寶寶就發病了。這也就是很多寶寶得了傳染病之后,家長說不清從哪里傳染來的原因,殊不知,就是在節假日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傳染來的。所以,冬春季節如果當時當地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家長千萬于節假日不要帶寶寶外出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意外的傷害
在節日期間充分放松心境的背后其實也處處暗藏危機,寶寶一旦玩起來就“沒心沒肺”,不知道危險、不知道害怕,如此一些意外傷害就會不期而至,如皮膚擦傷出血、頭部著地或被撞而致腦外傷、骨折等。
外傷
平時寶寶在家或托幼機構,安分守己,但一到節假日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動奔西跳,爬上跳下,地上打滾盡所欲為,但寶寶年幼,又無自衛及控制能力,如果家長又不加防范,就很容易發生以外。這也就是為什么節假日小兒外科急癥中的腦外傷、骨折的病人比平時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蟲咬皮炎
此外,蟲咬皮炎、蜜蜂蟄傷等也并不少見。最常見的就是夏季晚上外出時如果不穿長袖衫、長褲,就很可能被蟲咬而發生皮炎,而在白天,蜜蜂蟄傷也不少見,此外,對事物或環境過敏引起的過敏性皮炎也常有發生。
專家提醒:節假日后兒科門急診的候診處,不時地聽到家長說“昨天上街區吃多了,吃雜了,今日出現腹瀉”;“昨日到公園里玩得滿身是汗,今天就感冒了”;“今日到公園里去,從高處跳下來,手臂骨折了”……家長都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感嘆,但這并不是說因為發生“節假日多發病”而因噎廢食,節假日把孩子關在家里,不去外面見見世面,接觸大自然。關鍵在于預防,如果家長能記住:“飲食節制,注意衛生,活動適度,注意安全”,一定會減少“節日后多發病”的發生。
除了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和意外傷害這三大類“節日病”外,節假日期間小兒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也可能會被打亂。生活節律經過打亂之后需要重新建立,如每天晚上睡眠及早上起床的時間,每天一日三餐的時間,每日排大便的時間,重新建立需要經過1~2周的時間,所以,節假日寶寶的生活作息時間希望與平時相同,不宜過多地改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59407.html
相關閱讀: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