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在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上提出了自己對目前國內教育的一些看法。韋鈺院士介紹,人的大腦有長達20年的發育期,腦的發育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但現在很多教育方法并不符合腦發育的規律。例如很多家長讓孩子從三四歲開始背古詩,但這時候孩子并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長期記憶的能力,這時候大量背誦古詩不會使孩子長大后文采飛揚,反而會影響孩子創造力的發展。還有很多家長讓孩子從一年級甚至更早開始學習英語,希望孩子的英語能達到“母語水平”,但想達到“母語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有語言環境,而并非越早學習成功率越高。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對“錢學森之問”,韋鈺院士有自己的答案:中國的教育目前缺乏系統的實證研究,缺乏科學的方法。從小學到中學,我們的學校已經把學生壓成同一個模子里的產品,到了大學,只有少數“漏網之魚”能被培養成創新人才。
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研究顯示,幼年受到虐待和忽視的孩子,長大后犯罪率會高于常人,孩子在小時候受壓抑的,成年后自殺和疾病率會更高。而目前我國很多孩子的童年都在緊張的學習和壓抑的心態中度過。
韋鈺透露,專家們已經連續10年進行“做中學”的研究,20萬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參與了實驗,F在國家小學科學教育標準的修訂版已經出臺,正在等待審批。預計明年9月,新標準將開始執行。目前小學科學課的設置是三至六年級,新標準執行后將從一年級就開始上科學課。
韋鈺院士表示:中國的教育學研究方法需要變革,教育界應該與科學界合作,應該與國際合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04549.html
相關閱讀: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