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身邊人的行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假如父母本身極少跟朋友來往,孩子怎么能體會到朋友的重要性呢?要想孩子性格開朗,家長和別人的交往也要多些。
“寒假期間,帶著讀初中的孩子走親訪友,本想讓他鍛煉一下交往能力。但家里來了客人,讓他說句”阿姨好“,他都不肯張口。”2月1日,家住常青花園的鄧女士反映:孩子“認生”的表現讓她感到尷尬,更擔心他以后不會與人交往,該怎么辦?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春節拜年這樣的社交活動中,許多孩子十分“認生”。
對于做客、迎客,他們往往選擇回避,而家長對孩子的表現則顯得有些無奈。“其實,善于交往的家長,孩子的交際能力多半不會太差。”昨日,單洞新村小學校長劉勝介紹,他認識一些家長,不善于與人交流,出來散步也不理其他人。與大人一樣,家里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也幾乎沒有什么交往,出來總是自己玩,比較內向。
劉勝認為,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身邊人的行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假如父母本身極少跟朋友來往,孩子怎么能體會到朋友的重要性呢?要想孩子性格開朗,家長和別人的交往也要多些。
“拜年時,有一些家長”代勞“,讓孩子缺乏鍛煉機會。”昨日,黃陂街小學副校長王紅說,春節期間,家長帶孩子出門時,遇到熟人或親戚,家長往往會搶先一步催促孩子:“這是劉叔叔,問劉叔叔好”。這種情形多了,小孩會感到難堪并產生依賴心理,認為一切都有大人來安排,自己只是按家長的要求來做,當然就無需思考。
“家長應注意避免這種”代勞“方式,向熟人或親戚問好,最好都讓孩子自己去做。”王紅建議:春節拜年時,還要注意關照一下孩子的情緒,可以聊與他有關的話題,也可以讓他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孩子才不會覺得無聊。此外,也可以讓孩子展示一下他平時的學習成果,比如唱唱歌、講講故事等。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390837.html
相關閱讀: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