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意義匪淺。良好的性別意識有利于寶寶將來的身心健康,如何給孩子做好性別教育呢?這需要家庭和幼兒園老師的共同教育喔。
做好幼兒性別教育之家庭篇:
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以后就開始建立了,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正確處理兩性關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兒階段所受的影響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響大得多,大部分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追溯到幼兒階段的經歷。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是不夠,為此,教育專家們給學齡前父母提出了如下建議:
1、以積極的情緒帶動幼兒的情緒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幼兒有時會問到有關于性的問題時,應該以積極的、樂觀的引導幼兒對性的認識,因為知性的孩子更健康。
2、認識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在幼兒能理解的范圍內進行適當的教育。
3、正確對待幼兒的過分行為。
無論幼兒的問題是多么過分,做家長的先不要表現出不自在,更不要指責,而是用幼兒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釋。
4、家長要給予幼小的孩子充分的愛撫、感情和安全感。
幼兒期是兒童性欲和性心理發育的依戀期,此期的幼兒具有皮膚饑渴,需要父母充滿愛的擁抱,及時的關懷、體貼,都有助于孩子成年后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一個在幼年期缺乏體膚之親、易受驚嚇的孩子,成年后很可能處理不好夫妻關系。
5、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愉快和諧的心理環境。
通過系列活動,陶冶孩子情操,增進幼兒應付心理壓力的能力。尤其是游戲,對促進幼兒的社會性形成,加速幼兒的社會的進程,促進幼兒的心理發育有積極的意義。游戲對幼兒的影響是此期幼兒的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兒性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6、尊重幼兒先天的氣質類型的差異,注重幼兒優良個性的培養,淡化性別角度意識。
嚴格的界定性別角色標準是有害的,因為它限制了男性與女性的行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對的兩極。人可以是雙性化的,也就是說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的特征,既有操作性又有富于表達性,既武斷又猶豫,既有競爭性又沒有競爭性。假如家長按自己的意愿來培養幼兒的個性,違背幼兒先天的氣質,將會影響幼兒的一生。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25281.html
相關閱讀:“性早熟”有哪些異常特征
小孩愛玩“小雞雞”怎么辦 父母該如何糾正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于5歲
肛欲期的表現有哪些
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