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童健康顧問多薩利?萊切斯克指出,人有一種饑餓,天生存在而又鮮為人知,這種饑餓就是人對撫摸的需求。確切地說,這是一種“皮膚饑餓”。
科學研究顯示,所有溫血動物一生下來就有被觸摸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遭到忽視,就會喪失欲望,導致生長遲緩、智力低下,并產生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模式。
萊切斯克指出,常在親人懷抱中的嬰幼兒,能感受到與親人緊密相連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體重增加快,抵抗力較強,智力發育也明顯提前;相反,如果讓孩子長時間處于“皮膚饑餓”狀態,會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發育遲緩及行為異常。這些患“皮膚饑餓癥”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等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特征。
據觀察,當嬰兒哭鬧時,大人不妨抱著小寶寶,同時用手指輕輕地撫摸寶寶小臉蛋的周邊,寶寶往往會安靜而又滿足地進入夢鄉。小貓、小狗也是如此,非常喜愛人類撫摸它們的下顎與脖子下方的部位。
通過心的跳動、眼神的傳達,把自己對對方的感情默默傳送給孩子;其次要愛撫孩子的脖子和背部。皮膚接觸是一種最直接的關懷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79656.html
相關閱讀: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