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上學前孩子出類拔萃,為什么上學后反而不行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伊妹兒從一歲半開始認漢字,3歲開始坐在教室里像模像樣地學外語,四歲已經會做簡單的數學題了。等到該上學的時候,她已經能流利地背誦幾十首古詩,會算100 以內的加減法和簡單的乘除法。周圍的人都夸孩子聰明。

上學后,漸漸地媽媽發現孩子的作業本上出現了很多的“×”。媽媽向老師了解情況,老師說:“伊妹兒在班里不是最拔尖的,她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感覺自己懂了,上課就不認真聽了。作業書寫馬馬虎虎,經常是只求快不求好。”老師的話讓媽媽大感意外,她百思不得其解。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原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么上學后好像變笨了?

學前的家庭教育和正規的學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區別。父母在教授孩子知識時,一般偏重的是知識的量,比如認多少個字、會做多少道題……由于缺乏系統的訓練,教授方法也比較簡單,所以有些時候孩子看似會了,其實并沒有真正弄懂。

父母不能把孩子會背多少東西作為衡量孩子聰明與否的標準。父母在進行學前教育時,會出現這樣訓練單一的現象。比如在孩子上學前只教他背《三字經》《百家姓》等。孩子上學以后,成績并不理想,總處于中下等,尤其是數學,老轉不過彎來,急得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其實,上學前教孩子背一些東西是有益的,但不能把會背多少作為衡量孩子聰明與否的標準。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培養孩子多項能力的過程,記憶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誤解了孩子的“聰明”。比如有的孩子膽子大,特別愛說,周圍的人感覺這孩子就像小大人一樣,認為這就是聰明的表現。但上了學以后,孩子的興趣并不在學習上,而是放在了同學之間的矛盾上,或是瞪大眼睛挑別人毛病上,因此很難集中注意力。這也就是說,能說會道的孩子并不一定聰明,更不一定學習成績好。
因此,孩子沒入學前,家長不要僅從表面現象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要著重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上學后一切都是新的,會有很多困難,家長不要覺得孩子聰明就放松了要求,再聰明的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是不行的。

比如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會了,對于老師在學習上提出的其他要求就不重視了,像書寫格式的要求、上課回答問題的要求等,其實這些要求正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部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05705.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建構區怎么布置圖片】幼兒園建構區環境創設_幼兒園建構
朱純燕:幼兒園老師的發音不標準?
寶寶上幼兒園哭鬧怎么應對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目標
今天我的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