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
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是培養他們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包括:其一,規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媽媽們要為寶寶安排一個科學合理且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并督促他們遵照執行,這樣不僅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還能為他們時間觀念的形成和秩序習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二,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家里的各種物品要擺放整齊,使用完畢后需物歸原處,媽媽們還要耐心培養寶寶歸置秩序的技能,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收拾玩具、圖書,即使寶寶表現得“笨手笨腳”、越幫越忙,也不要斥責他們,而要耐心指導,不斷表揚。其三,和睦的家庭氛圍。只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關愛、長幼有序,才能促使寶寶形成一種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態。
二: 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媽媽們還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媽媽們還要經常帶寶寶參加集體活動,讓寶寶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形成規則意識,如在游樂場玩滑梯時,媽媽要告訴寶寶應該自覺排隊,有先有后,不推不擠。
三: 注意公共場所寶寶秩序感的培養
每個公共場所都有它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覺遵守,如乘坐公車,要先下后上、文明禮讓;游覽公園,不要攀折花木、踐踏草坪;觀看電影,不可亂扔果核、大聲喧嘩等等。每到一處,爸爸媽媽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還要向寶寶講解相關的規定,讓他們懂得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種種的秩序規則,遵守是光榮的,而違反則是不道德的。
專家支招
0~4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媽媽們要保護好他們的秩序敏感性并抓住他們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另外,穩定的生活秩序也是寶寶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媽媽們要注意不可隨意打破。寶寶1歲以后的一段時期里,會對秩序產生一種近乎刻板、頑固的要求,玩具圖書換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別人、兩塊積木沒有擺放整齊……他們就會大哭大叫,媽媽們不要一味地批評寶寶淘氣、任性,要知道這是他們正常的心理表現,因為寶寶認為生活是有序的,而這種秩序是恒定的、不容改變的,這是他們自律感及規則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媽媽們要理解并盡量滿足他們這一時期對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當寶寶因為某種“秩序”被打破而哭鬧時,媽媽們要盡量安慰,并協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平復他們的不安情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47964.html
相關閱讀: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