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愛與別人爭執。愛打架的孩子有各種情況,有些孩子不會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還有的僅僅是模仿別人。
1、正面指導。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爭執時怎樣做,比如可以對同伴講講道理。
2、態度要冷靜。
孩子們發生爭吵時,讓他們做一次深呼吸,每個孩子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的理由,不能罵人。然后請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
3、退出爭吵。
有時解決爭吵的方法是走開或讓步。
4、獎勵。
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約定好獎勵的辦法。如果孩子和伙伴爭吵的次數減少了,就允許他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
5、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處罰。
身為大人,怎樣對待孩子之間的沖突?有些父母會在沖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父母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讓我們來看看怎樣做會更好:
首先,明確應該在什么時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鬧鬧推推搡搡不會引起傷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會剝奪孩子獲取寶貴社交經驗的機會。在這種無害的推搡中,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人際關系是怎么回事、怎樣才能和平相處、出現問題時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給他們如何協商和謙讓。比如,如果兩個人爭奪一輛小卡車,你可以再拿一輛來,讓兩個人都高興。如果兩個人爭奪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議“輪流玩”。要是孩子們拒絕退讓,你可以施加規則:“要是你們不輪流玩,我就把這個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議另外一種在成年人監視下的有趣活動。
其次,明確應該在什么時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父母應該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馬上呵斥進攻者,而是先救出并且安慰受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擊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卑l出這樣的警告后,一定要說話算數。
最后,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父母會在沖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父母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雖然可能出于好心,這些舉動卻不恰當。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時,父母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這場沖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96233.html
相關閱讀: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