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總 則
一、為了讓每個孩子擁有良好的人生開端,為指導家長、撫養者和學前教育工作者科學地開展0-3歲兒童早期教育工作,提高學前教育機構對0-3歲兒童教育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導水平,為0-3歲兒童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根據福建省經濟發展水平、0-3歲兒童教育現狀和發展需要,特制訂《福建省0-3歲兒童早期教育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二、《指南》是建立在國內外對0-3歲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從0-3歲兒童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出發制定的。
三、《指南》為福建省學前教育機構實施0-3歲教育工作提供指導,也可為家庭教育提供參考。
四、0-3歲早期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順應原則:尊重0-3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順應兒童的天性,把握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和水平,關注兒童經驗獲得的機會和發展潛能,創設適宜的環境,促進每個兒童在原有基礎上全面和諧發展。
(二)關愛原則:重視兒童的情感關懷,強調以親為先,以情為主,賦予親情和關愛,尊重兒童的意愿,創設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滿足兒童成長的需求。
(三)生活原則:在教育實踐中,要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兒童感興趣的、富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將教育貫穿在一日生活之中,豐富兒童的認識和經驗。
(四)活動原則:提供安全、可操作、能滿足兒童發展需要的活動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符合兒童發展階段特點的游戲活動,讓兒童在快樂的游戲中,開啟潛能,推進發展。
(五)融合原則:0-3歲兒童的身心健康是發展的基礎,應把兒童的健康、安全和養育工作放在首位。保育與教育工作應緊密結合,做到以保為主,保中有教,保教合一;教育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
(六)差異原則:重視0-3歲兒童在生長與發育、動作發展、語言發展、認知發展、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差異,關注多元智能,提倡更多地實施個別化的教育,促進每個兒童富有個性地發展。
第二部分 0-3歲兒童發展水平、內容要求
0-1個月
發展水平 生長與發育 1、滿月約增高2.5-4厘米
2、體重約增加0.8-1千克
3、頭圍約33-38厘米
4、胸圍比頭圍約小1-2厘米
5、皮膚飽滿、紅潤
6、體溫隨溫度變化而升降
7、視力模糊,但能看清眼前約20-30厘米左右的物體
8、母乳喂養者大便為金黃色、糊狀,牛奶喂養者大便淡黃色、軟膏狀,母乳喂養者大便次數比牛奶喂養者多
9、每天約睡16-22個小時
10、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第5-7天達到高峰,10-14天內自然消失 動作發展 1、俯臥時會試著抬頭,仰臥時向兩側擺頭
2、覓食、吮吸、吞咽、握拳等無條件反射較完善
3、四肢能笨拙地活動,上肢活動多于下肢 語言發展 1、能發出細小的喉音
2、對說話聲
3、尤其是高音敏感 認知發展 1、對甜、咸、苦有不同的反應
2、對熟悉或新穎的聽覺刺激有反應
3、能轉向聲源處
4、能注視紅球 情感與社會性 1、喜歡被愛撫、擁抱
2、看到人的面部表情、聽到人的聲音有反應,哭吵時母親的呼喚聲有安撫作用
3、喜歡看人臉,尤其是母親的笑臉 內容與要求 1、讓孩子在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潔凈溫馨、安靜的房間里自然睡眠。
2、母乳喂養,按需哺乳,給孩子哺乳時要面帶微笑。
3、保持孩子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勤洗澡,及時換尿布、衣褲。
4、測查孩子的視聽能力,經常觀察其大小便,護理臍帶,防止感染。
5、為孩子提供適量的視覺刺激,如距離15-30厘米遠的、顏色鮮艷、會動的玩具或人臉圖片,每隔4-5天輪流更換。
6、讓孩子經常聽輕柔的講話聲、音樂聲或玩具聲。
7、經常撫摸和摟抱嬰兒,關注、理解孩子的哭聲等表達需求的信息,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充分享受母愛。
8、出生時給孩子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
9、積極配合醫院或社區的隨訪交流。
10、孩子滿月體檢,并注射第二針乙肝疫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86298.html
相關閱讀: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