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兒童是怎樣看待對與錯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不,我不能給!比龤q的羅杰大叫,同時張開雙臂試圖將147塊積木護到自己的胳膊底下!拔倚枰鼈儭,他大聲抗議!

  顯然,羅杰的行為違背了“分享”這一準則。那么,我們能說羅杰是一個自私、淘氣、被寵壞了的孩子嗎?也許不能。因為,該年齡段特定的道德感決定了,他只是簡單地思考問題,自然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有關專家告訴我們,道德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同情心、利他主義、分享等親社會行為都是與個體的認知發展相一致的,并受認知發展的限制,因此,兒童的道德發展也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

  學前兒童正處于前運算思維階段,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表面性、固定性等局限性,因此相應地在判斷對與錯方面,也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絕對性。凡事常常都是好的或常常都是壞的,在他們眼里,一個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并不重要,他們不看動機,只看結果!
  2、取決于身體傷害的程度。身體傷害越嚴重,就認為錯得越糟糕!
  3、取決于一切行為是否會招來懲罰。如果受到處罰就認為是錯的!
  4、規則。規則是從來都不應該打破的,破壞規則就是錯的!
  5、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兒童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因此,羅杰可能就認為,積木是我先拿的,我有權占有,打破了這個規則就是錯的;另外,他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我需要它們,所以就該歸我!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應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66133.html

相關閱讀: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