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父母不要讓愛成為“毒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許多爸爸媽媽都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得很幸福,物質生活充足、精神生活也豐富,從小就承受了很多的愛,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們對孩子的愛都是正確的嗎?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愛對孩子來說,也許是一種毒藥呢?

  毒藥一 專制父母的權威

  晚上,媽媽看到冰箱門沒的關緊,就沖著正在畫畫的芳芳大叫:“你看你,又忘記關冰箱門!狈挤茧S口回了一句“不是我”,就接著畫畫。媽媽一看她這樣,更加生氣了:“不是你,還有誰?整天丟三落四的!狈挤加X得很委屈,跟媽媽爭了起來:“真的不是我,你干嘛非說是我?”媽媽氣得連說:“你看,你還頂嘴!”一頓高壓訓斥之后,芳芳委屈得眼淚掉了下來。

  爸爸媽媽們,你們是否覺得規定孩子晚上九點鐘睡覺,孩子就得按時去睡?你們是否覺得你教孩子怎樣做,孩子就得怎樣做?你們是否覺得你讓孩子不要做的事,孩子就要立即停止?你們是否也覺得孩子服從家長是天經地義的事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爸媽真的要反省自己的教育了。

  千百年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可能習慣了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家長是權威。其實,爸爸媽媽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們對孩子是影響、引導而不是控制。

  父母用自己的意愿強行代替孩子意愿,這種教育方式絕非個例?墒,很多爸媽并未意識到自己有什么不對,這才是問題的嚴重所在。

  父母的專制常常表現在不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和意愿,反感其頂嘴。他們認為,孩子頂嘴就是不聽大人的教導,就是向爸媽的權威提出挑戰。實際上,孩子的頂嘴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心理的形成,是他們對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開抗爭,也是一種心理宣泄。這樣的孩子不會有畏縮心理、壓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來順受的性格。因為這些負面影響都是爸媽一味地專制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1、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們犯了錯后為自己辯護,目的就是要求得爸媽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理很正常,也是需要孩子很大勇氣的。如果爸爸媽媽武斷地加以打擊和壓制,孩子會認為爸媽對自己缺乏信任。對于父母的這種“蠻橫”做法,孩子雖不敢言,但心里卻很不服。一旦形成了這樣的心理定勢,爸爸媽媽的批評對孩子來說根本就是耳邊風。

  2、形成認識障礙

  孩子犯錯后,可能沒有真正認識到錯誤而與爸媽爭辯,如果爸媽的態度是簡單粗暴的,不讓孩子通過“辯”來分清是非黑白,導致根本性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認識就會逐漸產生偏差。

  3、扼殺創新思想

  一個敢于為自己辯解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有獨特的見解。但是爸爸媽媽“不許頂嘴”的高壓使孩子產生了對自己的質疑,進而唯唯諾諾的性格也出現了,這對孩子毫無好處。

  因此,爸爸媽媽們要少用一些“權威”來壓制孩子,應該學會換個角度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把他們的思辯和不講禮貌區別開來,讓孩子能在爭辯中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對與錯,堅定自己的是非觀念。

  毒藥二 乖巧聽話失了個性

  幼兒園為了迎接六一,帶孩子去樓頂練習舞蹈,結果老師中途接聽電話,把一名三歲的孩子遺忘在了頂樓上。因為聽話,因為沒得到老師的指令,孩子在樓頂上整整待了五個小時。

  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后執行力強,但“聽話”的孩子往往在爸媽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

  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創造力發展的萌芽,只要不是太出格、太過分,爸媽最好不要限制太多。如果孩子什么事都看著大人的眼色來估,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我們常說“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孩子”,因為三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出現,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嘗試,如果爸爸媽媽對此百般阻撓,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全都被扼殺了,更談不上什么創造力了。

  作為爸媽,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要做到不盲目地聽大人的話,而且要對所有值得懷疑的問題都提出來,都會有自己的思考,還可以是無所畏懼地說出來。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平時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如果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境,她怎么會敢說?爸媽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讓他們在這個標準下學會自己去判斷,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尺度就可以了。不是說不去管他們,而是要合理地去管。

  爸爸媽媽們有必要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一下反思和檢查,看看是自己對孩子是不是過分嚴厲苛刻了,是不是太“高壓”了,讓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壓抑,從而讓他們表現出過于老實順從,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和個性。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有必要改變一下態度和教育方式了,要讓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爸媽要給孩子真正的愛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很難用語言去講解的問題,爸爸媽媽必須心中有愛,而且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懂得愛,知道怎么去愛的爸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懂愛的爸媽則更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平等尊重孩子

  懂愛的爸媽會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有事和孩子一起商量,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的需求,體現爸媽對孩子的尊重。

  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有時爸媽會認為孩子還小, 沒有自己的思想,其實,孩子是有自己的主張的。當孩子有一個好的想法時,爸媽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你們會發現,以后孩子的想法會越來越多。

  真正關注孩子

  很多爸媽不知道怎么去關注孩子,覺得只要孩子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就是陪伴孩子,就是關注孩子了。其實不然,當你們真正關注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很大。

  比如有的時候,孩子正在專心做一件事情,媽媽在一旁看著他做。當他特別有成就的時候,一般會回頭看媽媽一眼。如果他發現媽媽正在看著他,在用眼神跟他交流,笑一笑或點點頭,孩子的內心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這也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注。而如果孩子需要爸媽欣賞、肯定時,他們在做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企盼的目光,這樣的陪伴是沒有作用的。

  不要干擾孩子

  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當孩子在專注地做事時,不要隨便去打擾他們。有的媽媽可能會想孩子會不會餓了,會不會渴了,就會在孩子做事的時候給孩子送吃的、送喝的,雖然媽媽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卻把孩子的注意力打斷了,如果想讓他們繼續的話,可能就會有一定難度了。

  行動幫助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有限制,總是經常對他們說“你不可以這樣”,“你不可以那樣”,導致孩子特別容易產生語言疲勞。如果是真正愛孩子的爸媽,當發現孩子有什么地方不對時,就會把孩子輕輕地抱過來,說“爸爸媽媽和你一起做,好不好”。有時,換一種方式,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

  爸爸媽媽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有時很難分辨出愛和傷害的區別,只有把握好尺度,給孩子一定的平等和自主,不剝奪孩子的適當權利,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99393.html

相關閱讀: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