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寶寶的發展關鍵期不能錯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不同的時期,我們的寶寶是有著不同的發展時期,而我們做家長的自然是要了解這不同時期的寶寶的特點,然后幫助他們更好的接受教育。

  0-3歲是寶寶早期教育的關鍵期,寶寶的很多能力就是在這一階段培養的。如果在這個時期施以正確的教育,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寶寶在這一時期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寶寶就需要花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將永遠無法彌補。
  
  那么這些關鍵期都分布在寶寶成長的哪些階段?作為家長該如何重點培養寶寶的這些能力?
  
  新生兒階段:視覺發展的敏感期
  
  新生兒階段是寶寶視覺發展的敏感期。就顏色而言,眼睛最先敏感的是黑白相間、反差明顯的地方。對初生嬰兒來說,黑白圖片或玩具比人們想當然認為的彩球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這種視覺刺激。這種訓練和嬰兒日后的閱讀能力和聽課效率密切相關。
  
  3個月左右:開始建立安全感
  
  3個月左右寶寶開始認生,遇到陌生人家長要抱緊寶寶,而且寶寶如果不是明顯喜歡對方,就不要讓別人抱,要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和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這對寶寶日后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6個月左右:出現分離焦慮癥
  
  6個月是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如果爸爸媽媽要上班,寶寶可能會哭泣等。要上班的媽媽在家最好留有自己的大幅照片,緩解寶寶的情緒,并且平時多玩躲貓貓的游戲,出門與寶寶高興、輕松告別等。
  
  1歲左右:有明顯的占有傾向
  
  大部分寶寶1歲多時開始有很明顯的占有傾向。如,不熟悉的人不能碰他的東西,不讓任何人坐他的小椅子,睡他的床,更不讓別人摸他的手和臉,也很不愿意和別人分享食物,直到他對這些食物沒興趣了,才允許別人拿走,但又很喜歡占有別人的玩具。又如,“……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識,沒有這個意識人就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教給寶寶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但同樣,家長也要知道別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寶寶的東西。



  
  1歲~1歲半:學習自己走路
  
  1歲以后是寶寶學習自己走路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關鍵階段,就像一場獨立運動拉開了序幕。寶寶對世界的好奇是他進步的動力,喜歡東奔西走是他前進的基礎,不愿安靜地坐下來是他能量的揮發,不再“唯命是從”是他發展的結果。剛開始走路的時候,常拉著大人的手在屋里旋轉,只要一轉,他就會高興地大笑?茖W家的研究也同樣證明,旋轉對大腦發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協調性,對將來的寫作、閱讀和專注力也有幫助。
  
  1歲半~2歲:進入反抗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常常把“不”或“不要”掛在嘴邊,即便一向乖巧的寶寶也突然間變成了小對頭,你讓他做什么他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卻偏要做,很多家長不免感到頭痛。寶寶之所以這么做就是要證明自我的存在,證實自己的能力,這些都是進步的表現,家長不用過于擔心。
  
  2歲半左右:社會規范敏感期
  
  從2歲半開始寶寶進入社會規范敏感期,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好寶寶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要教給寶寶進行適當地自我約束。逐漸限制寶寶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讓寶寶關注別人、多群體活動和遵守規則。
  
  向寶寶提問是一個好辦法,既能引導他有意識地去探索和認識世界,還有助于培養寶寶的創新意識。家長一定要記住,表揚和鼓勵永遠都比限制和批評重要,用具體的行為進行示范,永遠都比單純的說教有效。
  
  3歲左右:掌握語言的最佳時期
  
  寶寶從呱呱墜地到3歲,是掌握口語的最佳時期,尤其是2歲左右,寶寶學說話的積極性最高,!皣\嘰咕咕,滔滔不絕”,因此,家長要為寶寶語言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當寶寶0~1歲時,父母可用各種言語和聲音來刺激寶寶,給他穿衣、洗澡、喂食時,用簡單的語言同寶寶說話,這樣,寶寶最終便能理解詞與動作、實物的關系;讓寶寶聽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如小鈴、玩具以及各種物體的敲打、撞擊聲,以幫助寶寶發展聽力。1歲以后,父母可利用各種途徑幫助寶寶掌握新的詞匯,和寶寶一起談論看到的、聽到的及正在做的事物都有益于寶寶對語言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多地和寶寶交談,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你的話而放棄交流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09413.html

相關閱讀: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