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孩子只是愛玩,其實,孩子也要做家務。
??食育教養銳不可當
??日本很早就掀起一股食育教養的風潮,他們認為由家長帶著孩子從小開始接觸廚房,不僅能培養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也能體會從采買食物,看見食材的原始模樣,再從烹飪到餐桌上的過程,了解之后,更能體會煮食者的辛勞,也就更不容易挑食了。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唐先梅表示,在她個人發表的研究中發現,其實孩子從小就喜歡參與家務事。例如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進行簡單擺放筷子的動作,也可以訓練孩子大小肌肉的動作發展;反之,越大的孩子為什么越不喜歡參與家務?老師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原因:家長通常是影響孩子做家務意愿的主要因素。
??這是因為,年紀越小的孩子將家務的過程視為一種游戲,無論做好與否,家長通常不會露出責備的口吻,也會給予較多的稱贊與贊美,像是:”哇!你好棒喔。你是我的乖孩子”。在正向回饋的鼓勵下,得到贊美的孩子,也就更喜歡參與家務,對他來說,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家長通常是影響孩子做家務意愿的主要因素。
??別扼殺寶貝參與家務的主動性
??隨著年紀的增長(或許你可以就你的生活經驗回朔),家長與孩子對于家務的立場開始轉換。孩子逐漸認知到家務是為了分擔家長的辛苦,也是家庭參與的表現方式,只是這時候的家長卻認為,讓孩子參與家務的目的在于學習,一旦孩子未能善盡責任,家長便使用指責的口吻告訴孩子該怎么做比較好,但孩子卻認為”我這么辛苦的完成家務,你卻告訴我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彪p方的立場不同,讓孩子逐漸減低參與家務的意愿。
??其次,傳統社會認為男主外女主內,于是女孩被要求學習家務,也會直接造成女孩討厭家務的參與。最后,大部分的家長會隨著自己的狀況決定要不要做家務,常見到大人覺得”我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或是”今天有客人要來,我要趕緊掃地!钡葼顩r,但對孩子卻用命令式的指揮,像是當下要求孩子不能再看電視,立即出門倒垃圾。大多數的孩子無法像大人有參與家務的自主權,也會減低他們參與家務的喜好度。
??從家務培養責任感
??當參與家務從游戲變成責任,孩子往往變得不喜歡做家事,唐先梅老師提醒家長,孩子參與家務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適時的給予稱贊,即使孩子長大了依然要維持鼓勵的習慣。
??家務也是增進親子互動的絕佳時刻,與大人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分享彼此的心情,促進親子連結的親密感,無形中也養成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從個人的家務空間(例如游戲區、房間等),再到為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和社會責任,都有顯著的效果呈現。
時常帶著孩子進廚房,讓孩子在勞動中體會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5160.html
相關閱讀: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如何教寶寶讀書
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