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學會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春季親子專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前言:對孩子放手對于現在的父母來說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希望孩子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他們認為自己給孩子安排的道路才是正確的,但是大多數的家長們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因此學會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很重要!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師長很需要“放下”自己,讓孩子走出屬于自己的路,他們才能自發地邁向我們所期待的美好藍圖。

  我認為教養者至少在3個方面要學習“放下”:

  放下焦慮感

  當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慢、功課也比較落后時,做父母的你會擔心、害怕嗎?怕他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怕他在班上沒有競爭力?怕考試考不好?怕影響將來的升學和前途?……如果我們有這些害怕,那么就會失去平靜的心,容易慌張、焦慮,從而激發我們更加嚴格地督促孩子。

  我的小兒子的國中老師曾經不只一次跟我說:“××媽媽,你兒子很不錯,在班上人際關系也很好,但就是功課不太跟得上。如果你多陪陪孩子讀書,他再努力一些,功課就可以更好了!庇捎趦鹤訌男∈俏乙皇謳Т蟮模曳浅G宄膶W習狀況:他是個很認真讀書、做作業的孩子,我陪他的時間也不少。如果在他已經盡力的情況下,成績還是不夠好,那就不是“陪伴”和“再努力”的問題,而是“時候”的問題了。

  因此,我常常安慰老師:“老師,我知道您很關心我的孩子,但請不要擔心,有些孩子就是開竅比較晚。再等一段時間,也許他的學習能力就會大大提升了!崩蠋熉犖疫@樣講,總是很傻眼地看著我。大多數家長都會很緊張地繼續跟老師討論:如何讓孩子再多讀一點書,只有我安慰老師不要再擔心。親子網

  事實上,我不是不在意孩子的學習,而是因為我很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況,所以我可以不被老師那語重心長的“建議”所影響,進而把自己的擔心化為對孩子的“逼迫”。我想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氣餒、更沮喪,甚至還有可能喪失學習的興趣。

  我非常喜歡一本名為《阿虎開竅了》的圖畫書(中國臺灣上誼文化出版)。書里描述一個叫“阿虎”的孩子,由于學習、發展都比其他孩子慢,因此,虎爸爸非常擔心,常常盯著阿虎看。虎媽媽倒是比較有耐心和信心,她跟虎爸爸說:“他只是慢一點開竅……你一直盯著他看,他就開不了竅了。”聽虎媽媽這么說,虎爸爸就盡量不讓孩子發現他的擔憂,只是默默地看著孩子、陪著孩子。在慢慢的等待中,有一天,時候到了──阿虎終于開竅了!他突然什么都會:會說話、會寫字、會干干凈凈地把餐桌上的飯吃完……虎爸爸也終于笑了!

  “時候到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果孩子對學習能保有持續的興趣,也能接受各樣知識的啟發,那么當他累積到一個適當的時間,所有已經學會的東西就會串連起來。好像建設高速公路,建造過程看起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而且時常需要在路口放上“此路不通”的告示牌,然而一旦蓋好,路與路相連后,就是四通八達,去哪兒都不是問題了。

  兒子上高中后,果然如我所期待的──“開竅”了!雖然他就讀的不是明星高中,但仍然能在讀書氣氛并不很濃厚的環境下,保持對學習的熱情,考試成績常在前3名。他最后以第1名畢業,并得到老師的青睞,獲選為學校唯一的“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去外地領獎。

  我們會對孩子的學習及發展感到焦慮嗎?不要讓這種不安成為孩子學習中的壓力,只要我們耐心陪伴,溫柔引導,孩子總有一天會開竅的。

  放下權威感

  在傳統的觀念中,孩子聽父母的話是理所當然的,父母的權威也是不容被質疑的,我想這個大方向沒有錯。但是,這是否代表當孩子提出與我們不同的看法時(前提是沒有違反道德或既定的家規),就是忤逆呢?我們能否把這樣的情況僅僅看做是不同于我們的另一種選擇呢?如果孩子一跟父母的意見不一樣,我們就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就趕緊用各樣的方式試圖恢復“權威感”,那就無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無法聽見孩子真實的心聲了。

  我的大哥讀?茣r專業是“電子”。步入社會后,他短時間內換了非常多的工作。雖然當時“電子業”正熱門,但他發現自己對電子行業一點興趣也沒有,于是他開始探索自己內在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尋尋覓覓,他發現原來他對哲學領域極有興趣:在讀哲學書、與人討論哲學時,他會非?鞓泛蜐M足。于是他決定重返校園,插班大學的哲學系。

  這樣的決定──放下熱門的電子業,投身冷門的哲學領域,對當時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來說,簡直是“瘋了”!但我的父母并沒有因此阻止他,而是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走他喜歡、有興趣的人生道路。結果,他從大學一路念到博士,并在不斷的研究、深造中,成為中國哲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在臺灣地區的最高學府擔任教授。相信我大哥的成就實在是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從熱門到冷門到大學教授之門,關鍵絕不在“熱”或“冷”,而在于能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探索自己的空間、重新來過的空間、自辟路徑的空間。如果我的父母在“一定要聽我的”──這種無法撼動的權威感以及主觀經驗的判斷下,阻止了我大哥的嘗試,那么他的人生在原來的“電子業”路上,將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和心境。

  我們能給予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嗎?我們有根深蒂固的、“凡事一定要聽父母”的權威感嗎?

  當我們適度放下這種傳統的觀念,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理性討論所選擇的可能結果,孩子將會看見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放下優越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很多障礙和困難。當遇到這些關卡時,人生經驗豐富的我們,是否很快就有答案,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讓他們可以遵循并立刻去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這樣做,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對孩子來說其實是種剝奪──剝奪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剝奪他學習做決定的能力。

  我家老二在小學期間參加了社區的英文成長班,那是一個分級學習的課程。當他上到第3級時,由于內容越來越難,不但要開始學習語法,還被老師要求背更多的單詞,他有些不適應了。有一次在跟我約會時(我和孩子的約會,就是定期找一個安靜、輕松的地方深入地談心),他哭著說:“我不想學英文了,再也不要上英文課了!彪m然我心中知道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讓他終止課程的;但看到他在學習上碰到挫折后那么難過,我沒有先跟他討論要不要繼續讀下去,而是先和他一起感受他不想讀英文的掙扎和痛苦。

  當他的心情慢慢平復后,我說:“那我們先不決定要不要繼續讀,我們先想一想,看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下周我們約會時,個能如果你想出3讓你繼續讀下去的方法,我們就一起慶祝一下?词浅詡大餐,還是買你喜歡的東西好嗎?”他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一周過去,又到了約會的時間。我帶著期待的心問他,是否想到了3個辦法,他非常興奮地說:“有。∥蚁肟梢浴背龊跷乙饬,每個方法都既實際又可行——因為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所以最適合他,他也可以做到。不得不承認,這些辦法比我想的還要好呢!之后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去執行,隔一段時間做一點調整。記得那次之后的全臺灣地區檢定考,他居然考了滿分。之后他在英文班一直念到小學畢業,沒有再說過不想讀的話了。

  我們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潛力。當他們思考如何面對困境時,不但有機會解決當下的問題,還增強了他們突破困境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建構“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的正面自我形象。親子教育

  當孩子提出他的困難時,我們能放下“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這種倚老賣老的優越感嗎?他們那時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告誡、教導,而是被了解、被同理,得到內心支持的力量,然后擦干眼淚繼續向前進。

  只要給他們機會,孩子終究可以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你夢想教養出什么樣的孩子呢?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學習放下自己主觀的感受和過去的經驗——看看孩子、聽聽孩子,也許“向孩子學習”正是我們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總結:每個父母對于孩子的期待都不一樣,但不管是那一種,我們教養孩子的過程很重要,不能只讓孩子單單的完成自己的要求,而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學會在尊重孩子的感受與決定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5161.html

相關閱讀: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
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如何教寶寶讀書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