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養育子女的終極目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養育子女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幫助他們脫離我們的生活,并且成功地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

  ?—— 約翰·洛斯門

養育子女的終極目標

如果你正好走到一個路口,往右是你所熟悉卻跳不出窠臼的老路,往左是陌生卻可能有好機會的新路,請問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呢?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正在思考及評估?當然,答案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然而,此刻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究竟往哪邊走比較好,而是我們在“下決定”時的習慣如何。

通過長年來的輔導經驗,我發現有些個案的困擾就是卡在“難以下決定”,而“難以下決定”的內在因素是“怕做錯決定”,而“怕做錯決定”的深層因素則是“擔心被指責”。

追根究底起來,原來我們害怕被批判、被指責,所以下決定時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尤其是從小接受到父母、長輩破壞性批評多的人,往往下定決心的速度就越慢。

我曾經在公園看到一位父親正在訓練兒子走橫梯,這個橫梯下面有安全索,看起來沒問題,也不難走,不少兩歲多的小孩已經可以輕易地走過去?墒牵@位約五歲的小弟弟一步也踏不出去,他眼中含著淚水,腳還不停地顫抖。目睹他的表現,氣急敗壞的父親一面催促他往前走,一面大聲地抱怨:“人家那么小的小朋友都走得過去,你為什么不敢走?”“你是男孩子,怎么一點男孩子的樣子都沒有?”小男孩仍是舉步維艱,無助地哭著叫“媽”。?

一旁不以為然的媽媽看到這幅情景,對小男生的爸爸說:“老公,不要勉強他了!”沒想到爸爸更加生氣地責備媽媽:“都是被你寵壞了,才會這樣膽。”

一旁其他的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愣住了,我也是。

五歲的小孩不敢走兩歲多的小孩可以走過的橫梯,不就是因為爸爸過度批評的結果嗎?而原本可以做為緩沖劑的媽媽,竟又被爸爸責備,小男孩的稚嫩心靈,當然更加茫然了。

曾經訪談過一位醫師,他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有些媽媽帶孩子來看病,孩子都已經高中了,問他哪里不舒服,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抬頭看看媽媽,再由媽媽回答!”短短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有的子女多么依賴大人,而大人也多么習慣替子女做決定。

我認識一位中學生家長,她替兒子買每一科的參考書,安排每一天的課程,每晚還坐在兒子書桌旁,拿測驗卷讓兒子答,直到深夜才讓兒子洗澡上床。她甚至規定兒子只能看什么電視節目,且絕無妥協空間。

我曾在拙作《大兵EQ》里提到一位父親的抱怨。這位父親埋怨當時正在外地服役的獨子,總是三天兩頭打電話回家訴苦,都已經老大不小了,還說著想念媽媽的話,一點也不像男孩子。好幾次,他接到兒子的電話,氣得破口大罵,惱怒兒子為什么沒法像別人一樣可以好好地當兵,只會讓他覺得丟臉。尤其當電話是由他的妻子接到的時候,總是看她抱著電話說個不停,眼中還含著淚,好似碰到什么大災難,真是氣死人。

后來他實在看不過去了,便來問我有什么辦法可以說服他那不長進的孩子和不懂事的老婆。我想各位一定會同意,這位阿兵哥已經成年了,實在不該像小孩一樣,碰到問題就緊抓著“原生家庭的臍帶”不放手。

所以,做父母的人若希望子女培養出果斷、積極面對人生的能力,不妨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難題,以及適時做出決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77651.html

相關閱讀: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