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離開大自然 孩子會生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和自然的接觸就像營養和睡眠一樣必需,領孩子到自然中去是父母的責任。

  ■觀察力、想象力、創造性以及專注的持久性,這些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品質,不能等到孩子進入校園才開始“教育”,不能錯失大自然這個最好的課堂,不能錯過在輕松的玩耍中感知自然這個最簡單、最天然、最便捷的方式。

  ■鼓勵孩子多出去玩,建立起孩子和自然的聯系,就是在孩子心中埋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種子。

  自然缺失癥是什么?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有不同的主題——“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善待地球,保護環境”、“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資源做起”、“促進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綠色城市”……這些美好的愿景,都要由人來實現,但如果未來的一代是患上了自然缺失癥的病人呢?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成為一個新的物種,與自然隔絕的“宅男宅女”。

  關心教育的人都知道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那是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1983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有7種類型的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省智能。但很少有人知道,最近他提出人類還具有第八種智能——自然智能。

  據威斯康星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威爾遜的研究,具有自然智能的兒童——

  擁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隨時可以運用這些敏銳的感覺發現并區分自然界中的事物;喜歡戶外運動,如園藝、野外遠足,觀察自然現象的實地考察;容易觀察到周圍的形狀——相同之處、不同之處、相似之處和不正常之處;對動物和植物感興趣,并細心照料它們;能觀察到環境中他人無法察覺的細微之處;創建、保管或擁有自然物品的觀察記錄、素描、圖畫、照片或標本;從小就對與自然、科學或動物有關的電視節目、視頻、書籍或物品非常感興趣;表現出對環境保護和瀕危物種的強烈意識;可以輕松地記住從自然界中發現的物品或種類的特征、名稱、分類和數據……

  但是根據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的觀察,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處于完全割裂的狀態,他呼吁要拯救這些患上自然缺失癥的孩子,因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如果沒有與自然的接觸,沒有在自然中學習、探索、體驗的經歷,孩子的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有所缺失。

  北京的一位資深環境教育工作者胡卉哲認為,自然缺失癥聽起來是個新詞,但城里的孩子背過《憫農》卻沒見過禾苗,吃過豬肉卻沒見過豬跑;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認不出飛鳥走獸……早已被人們默認為社會發展進步不可逆的趨勢:下一代比我們生活得更好,所以就無需和自然打交道了。

  但在胡卉哲看來,自然并不只是一個任人類索取的資源集合體,同時也是人類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想象力和科學的源泉。和自然斷裂,不僅會失去對生命的體察,更會讓人生病——失去支撐內心的力量。

  遺憾的是,渴望孩子擁有成功人生的家長們,忙著(也可以說是盲著)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培訓班,唯恐孩子在奧數、英語等各種才能上落在別的孩子后面,卻很少會想到:和自然的接觸就像營養和睡眠一樣必需,兒童肥胖、多動癥和抑郁癥都與自然缺失癥相關,領孩子到自然中去是父母的責任。

  只有城市兒童易患?

  “自然之友”是中國第一家民間環保團體,胡卉哲說自己在“自然之友”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時,明顯感到來自城市家庭的孩子更加見多識廣、口才更出眾,顯得更聰明自信,但也更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變得暴躁。“比如有的孩子會整段整段地講述他對‘全球變暖’的理解,還有對北極熊的擔憂,確實挺有見地。但如果請他觀察一下臨近樹上的小鳥,他卻無法靜下心來尋找”。

  胡卉哲說,當把孩子帶到林地,請他們去數數周圍有多少種顏色的時候,很多孩子會興奮地散開跑遠,但有的孩子卻會拿著筆站在原地,既不走也不看,埋頭寫下紅色、綠色、紫色、棕色……“其實他寫的只是他理解的顏色的概念。他就站在自然當中,卻沒想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確認”。

  農村孩子的情況如何呢?根據山東省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小學洪艷老師的觀察,農村學生親近自然的機會也在逐漸變少。洪艷注意到,不少家長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只能讓孩子吃飽,任由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上網玩游戲,孩子隨同大人下地干活兒的現象幾乎不復存在,有的孩子一二年級就戴上了眼鏡。

  洪艷認為,隨著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農民進城住上樓房,患自然缺失癥的孩子會越來越多。如果說電視、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是孩子患自然缺失癥的物質誘因,那么家長就是推手。因為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大自然才是孩子們放松的好地方,“作為一名農村教師,親眼目睹農村孩子的變化,無助又心痛”。

  “電腦、電視、游戲機讓孩子更多地待在屋里,父母對于車禍、陌生人的恐懼,作業和各種課外班占滿了孩子的時間,學校因為安全的顧慮,甚至連春游都不敢組織,孩子很難有機會前往樹林和田野,大自然從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消失了。”“自然之友”會員、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負責人郝冰說,隨著與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孩子的感官越來越限制在電腦、電視的視覺單一使用上,其他感官退化,逐漸變成生活的旁觀者,越來越被動,心靈得不到滋養,人生經歷越來越單薄。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情況都很嚴重。

  自然缺失癥能治愈嗎?

  “當然能!”胡卉哲認為其實自然缺失癥一點兒都不難治,只要走出屋門,來到戶外,大自然自有其強大的力量,讓躁動的心靈變得平靜沉穩。玩泥巴,跳水洼,撿石頭,聽鳥叫,跑、跳、追……甚至什么都不做,一切交給自然就好。

  胡卉哲說:“我們每次做營地活動的時候,第一天肯定是最難最累的。孩子們不習慣和自然接觸,不愿意坐在土地上,不愿意摸泥土,看到小蟲子就跳腳哇哇叫。但是每次結束的時候,他們都會變得在自然中自在安逸,會把小蟲子放在胳膊上看,會挑舒適的草地打滾,不在乎自己弄得一身泥。他們也會變得更健康,更快樂。”她注意到,不管來自什么樣的家庭、帶著什么樣的情緒,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自然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治愈”,本能地感受到大自然直指人心的力量。

  在北京,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多年堅持參加各種環境教育活動。從事媒體工作的洋洋媽媽說,女兒從小就是“自然之友”和“綠家園”的志愿者,第一次去內蒙古沙漠種草時才3歲多一點兒,小學階段去過山西壺口種樹、山東東營看大天鵝,去過中俄邊境的額爾古納河,在西南的怒江峽谷趕上過幾十年不遇的大雪……和同齡人相比,她的自然閱歷算是豐富的,曾在大自然中調動各種感官聞過、聽過、觸摸過、品嘗過,這些鮮活的體驗,讓她上學后寫作文很有靈氣,擺弄起相機來在構圖和用光上時有獨到眼光,似乎吻合專家所言——充分地觀察和全身心地感知自然,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洋洋媽媽認為,童年的自然體驗看得見的好處也許并不多,但自然缺失癥的潛在危險卻不可小視。她說:“沒有或少有自然體驗的孩子長大后,聽到沙漠化、泥石流、野生動物瀕危這些字眼時不會心疼,看到長流水、長明燈懶得伸手關上,喜歡選擇方便的一次性用品、豪華的過度包裝商品,覺得環保、低碳只是少數專業人士的任務而非每個人都能選擇的生活方式……這將是多么可怕的未來!”

  令人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自發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教育活動中來。民間環保組織“常青藤”和中國兒童中心合作的小木屋項目,自2012年6月1日啟動以來,就吸引了2000多人次5歲至9歲的孩子。“常青藤”負責人林岳認為,孩子不僅天然地喜歡接觸自然,更可以在觀察、體驗、參與、領悟中學習對環境的關愛和責任。

  到了自然環境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呢?林岳說,首先要學會仔細觀察,比如通常孩子們愛問這是什么花,我們從不簡單地告訴孩子花的名稱,而是啟發孩子仔細看看,幾個花瓣?都有什么顏色?長在哪里?有的花長在樹上,比如櫻花、桃花、梨花、海棠等,有的長在灌木叢,比如迎春、連翹、棣棠,還有的是草花,如鳶尾、雛菊。開花的時令不同、花期長短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觀察后我們再引導孩子們總結北京常見的花何時開,什么名字,有什么特點,如何觀賞……

  “還有觀鳥,先讓孩子們靜靜地聽鳥叫,試著理解鳥兒在說什么。鳥叫至少表達了兩個意思:我是xxx,我在這兒。不同時候有不同的涵義,比如求偶、御敵等,只要是有心人,就能聽得懂大自然的語言,小孩子更有這種天性。”

  除了觀察和聆聽,小木屋還組織類似“給小樹穿棉衣”的環境教育游戲,“入冬之前,我們帶著孩子們給樹干綁草繩,變兒童破壞力為生產力,孩子干得可帶勁了!”林岳說。

  如果家長擔心自己沒有足夠豐富的自然知識,沒有信心帶孩子去探索自然呢?來自臺灣的環保專家李偉文認為,對孩子而言,知識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感受。父母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傾聽,最積極的作為頂多是鼓勵與引導。“即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聽聽風聲,重新使用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感官活起來。陪著孩子在自然中散步,只要有一顆安靜不急躁的心,大自然就會引領著我們,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知道一切我們該知道的。”

  “自然之友”理事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認為,救治自然缺失癥,就要沿著盧梭和梭羅向自然學習的方向,重建孩子與自然的聯結,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注入全新的營養,讓孩子走進自然,體驗自然,讓郊游、戶外活動和露營、野外垂釣和野外動植物觀賞以及種植和園藝等傳統方式回到孩子的生活中。當然,重要的前提是家長深信,“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愛默生),“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蕾切爾·卡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77653.html

相關閱讀: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