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兒子所在的托兒所搞了一次親子活動。作為媽媽,我欣然地參加了。
在前往托兒所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邊走,一邊還在想著如何與兒子一同齊心協力做游戲、兒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如何與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這一切的好心情卻由于兒子在親子活動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現而蕩然無存,留給我的是好幾天的思考,F在再讓我們看看兒子在那天的表現吧。
活動是在下午進行的。當接受邀請的父母們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后,老師招呼所有的小朋友們在教室的中間圍了個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開了本次親子活動的序幕。然而,正當所有的小朋友
我無法知道兒子當時真正的想法,畢竟他還小,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還無法完全和你溝通。他究竟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話解讀
一般而言,2~3歲的嬰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他們有著強烈的認識自己,表現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圍人接觸的過程中,往往喜歡自我中心,甚至非常叛逆!∥闹械膶殞氃趨⒓蛹w活動時表現出很強的自我中心,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媽的建議不被孩子采納,是因為爸媽沒有說清要求,還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戲所吸引?爸媽可以根據不同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一則直截了當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我們一起擺碗筷!绷韯t給孩子留點時間結束手中的游戲,接著再參與另一個活動,當然父母要說明另一個活動有趣在哪里。父母借用轉移孩子興趣的方法,達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爸媽了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點后,可以因勢利導,不要強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納了你的合理建議,爸媽可以適時表揚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感,對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過分約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縱和搗亂行為可能是爸媽過于寵愛造成;有部分孩子則相反:爸媽過于約束孩子,用高壓甚至軍事化訓練方式使孩子服從自己,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搗蛋鬼、多動兒的形象出現在爸媽面前,引起爸媽的煩惱。爸媽應該適度調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創設一個寬松、理解、民主的氛圍,適當給孩子宣泄和活動的機會,和孩子平等交往!
給本文媽咪的建議:
在文中,媽咪懷著高興的心情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想象著活動給孩子帶來的收獲。除了這些,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做更多的心理準備工作,如和孩子一同想象有哪些活動,該怎樣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如果爸媽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個性,可能比較叛逆,則要有些針對性的準備。爸媽可以在活動之前先教會孩子在集體中做游戲時,要聽
面對孩子的異常表現,本文媽咪提出了很多憂慮“兒子為何如此反!,“他為何與眾不同”?這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爸媽的教養模式,比如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爸媽都要認真考慮。
專家提議一: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
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時,媽媽發現了自己的孩子雖然不能在集體中正常參與活動,但卻會自己躲到一邊去看書,可見,此時孩子的興趣不在集體活動中。爸爸媽媽可以在日;顒又凶屑氂^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對于有個性的孩子,爸媽更要言傳身教,教育目標要一致,還要耐心設計教育方案,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發揚他閃光的行為,幫助孩子糾正不合適的行為!
專家提議二:從小培養孩子的個性
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父母究竟了解他多少?孩子什么行為好?什么行為不好?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做個“乖寶寶”?什么時候開始實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學家達爾文曾撰寫過《一個嬰兒的傳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婦人帶著兩歲半的孩子來到達爾文的家中。婦人問:“尊敬的先生,我現在給孩子開始進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點?”達爾文答:“不,女士,您已經遲了,整整遲了兩年半!薄
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的任務應該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幼兒園的任務,父母只管做好養育工作,讓孩子吃飽,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在家庭這個小社會環境中,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學習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同教養模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此,爸媽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90748.html
相關閱讀: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