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
話說回咱們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首先,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雖確實有需要發展和完善之處,但卻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如洪水猛獸般避之唯恐不及。
“傳神”是中國傳統美術教育的標準,它與現代西方所提倡的“藝術表達自我內心”的思想,其本質是一樣的。如此看來,我們的老祖宗還比西方的步子快上不少。但出現如今這個尷尬局面,可真是冤枉啊!
“惟肖”一直就不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標準,只是我們近代的教育者、使用者誤讀誤導所致。
大家把傳授者的偏差,歸結為一種教育方法的本質錯誤,這真是一場“杯具”(悲劇)!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字的你——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師表,都要真正靜下心來反觀我們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不要只是質疑、發問和批駁,而不去思索和實踐。
也不要只追捧當今社會輿論熱衷的種種潮流。既然是潮流,必會很快流走。
別把任何教育工作者說的話、寫的書、倡導的思想太當回事,當然也包括我的這本。因為任何好的書籍,都只是給你那把開啟寶藏的鑰匙,而非全部寶藏本身。
最看不得那些盲目追捧西方教育思潮,而不反觀我們本身傳統教育金庫中所能挖掘的價值、進步的方向,對傳統一味地持批判與否定態度的人。
當然,西方人嚴謹的態度,敢于懷疑權威、特立獨行地堅持自己的所思所行,對一件事物不計名利地追求,以及教育體系的先進與科學,環境的寬松與自由等等,都是我們所向往與努力追求的。所以千萬不要斷章取義地認為我本人,是個反西方拜東方的保守派。任何好的、對的,能有效開啟孩子創造力,對孩子一生有價值的方式,我們都應該包容并學習之。這才是冷靜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們應該持有的客觀態度。
這也是對我們的后代真正地負責任的做法。
有一個時髦詞大家一定還有印象——“填鴨式教育”,它曾風靡大江南北,受到了無盡指責與唾棄。其實,這其中也傳達出創造這個詞和使用這個詞時我們的不自信?鬃拥摹耙虿氖┙獭笔翘铠唵幔靠鬃幽莻時代的人咋就沒發明出這個詞兒呢?
作為最早被填被灌的“70后”“80后”鴨子們,想必我們大家都有一肚子委屈想要訴說。咱們也別把當時負責“填”咱們的人想象得那么妖魔,其實,他們也很“杯具”與無奈。既然發明出“填鴨式教育”這個語匯,就說明大家都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39114.html
相關閱讀: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