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父親,不只是替補媽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邁克和米歇爾剛出生的頭幾個月,被稱為“封閉”階段。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即使醒著的時候也對外界沒有多少反應。(他們對外界反應淡漠,這對新生兒來說非常正常。如果較大的幼兒有這種情況,就是嚴重的問題了)。

  雖然他們對外界反應淡漠,但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了生命中第一個重要歷程:和母親建立“依戀”的聯盟關系。嬰兒天生有一種尋求安慰的本能。毫無疑問,邁克和米歇爾也有這種需求。通過與媽媽情感上的聯系,這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

  這種本能最早的特征就是嬰兒的搜尋行為,比如執意尋求母親的乳頭,或其它的依戀行為。讓我們來看看邁克和米歇爾是如何尋求這種依戀的?當他們還住在媽媽的子宮里時,那是一個絕對安全的世界。甚至在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的時候,母親就已經滿足了他們的需要。而從離開母親子宮的那一刻起,他們就置身于一個冰冷、刺眼而又空曠的世界里。他們希望恢復那種在子宮里的安全和溫暖——在那里,他們可以聽到母親的聲音,品嘗母親提供的食物,甚至感覺到她的溫情——盡可能地和母親親密接觸。

  母親也同樣感到了被依戀的幸福,盡管她的感受不象孩子那樣強烈。畢竟,依戀母親是孩子求生的本能。為了進入嬰兒的世界,母親在許多方面有意識地迷失了自我,一切活動完全圍繞孩子進行。她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她知道嬰兒何時需要什么,這便是廣為人知的第六感。她甚至開始用嬰兒語言說話,試圖和這些可愛的小生命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嬰兒對母親的依戀感情,對母親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對邁克和米歇爾也是至關重要的,那么父親呢?

  在這個階段,父親主要被看成是母親的后備力量。(尤其是在我們假設的這個例子中,媽媽肯定被雙胞胎累垮了)過去,許多研究者將之定位于“第二母親”的角色。但是近年來,研究者開始承認,新生兒也需要和父親建立同等的親密依戀關系,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父親進入產房,承擔起部分“助產士”的責任。母親和新生嬰兒離開

回家后,父親也同樣需要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家務。

  起初,邁克和米歇爾根本分不出誰是父親、誰是母親,他們把父母親都視為“養育者”。研究人員認為,到了第四個月,孩子們就會辨識父母親的區別——盡管他們仍然更偏愛母親。

  大約六到八個月時,孩子成長中的第二次飛躍出現了: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開始爬,后來學會了走路,這些進步使他們生活中的獨立領域擴大了。邁克和米歇爾嘗試著更加獨立,因為他們深信:母子之間的紐帶聯系是牢固的,他們可以放心地去探索世界。對母親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為他們后來真正獨立自主奠定了基礎。

  邁克和米歇爾能自己四處走動了,他們變得更愛冒險了,不斷探索逐漸擴大的世界。但他們不敢太冒險,他們時刻留心不讓母親離得太遠,或者離開他們的視線太久。如果他們進入另一房間去玩,他們會時不時地跑回來看母親是否還在;或者不時地大聲喊她,還要聽到她的應答聲。

  當邁克和米歇爾一歲以后,為了有利于發展個性,他們需要漸漸離開母親。這時候,他們必須和另一個人建立情感依戀關系,雖然嘗試離開母親也會覺得心里踏實。你已經猜出這個人是誰了吧?

  對了,是父親。如果父親在這個階段缺席或者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孩子可能和母親更貼心了,——共生融合會持續延長,關系也過于牢固。也就是說,孩子變得更加離不開母親了。過分依賴母親會使孩子無法真正獨立。如果父愛缺失,母愛則無處不在,令人窒息。孩子會更粘母親,他會非常小心不惹母親生氣,否則她也許會像父親一樣消失?謶殖闪撕⒆拥闹饕楦畜w驗。

  孩子在這個階段學會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并不容易。憤怒是一種強烈的情感,他們常會嚇得不知所措,他們很容易感到自己的憤怒會傷害別人。他們似乎本能地知道,父母是互相聯系的,當他們和其中一個發生沖突時,他們可以放心地去求助于另一個。例如,邁克和米歇爾擁有父愛,已經建立了對父親的依戀關系,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渲泄對母親的不滿。

  小米歇爾正是這樣的。她今天和母親生氣了,覺得很沮喪?僧斔匆姼赣H,就立刻跑上前去告“壞媽媽”的狀。如果無人理睬她的想法,她會幼稚地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憤怒,她可以傷害母親。如果父親不在,米歇爾就一直拗著,直到母親用自己的憤怒制止她過激的行為;或者米歇爾壓抑自己,轉而將這種憤怒渲泄到自己身上,以此“挽救媽媽”。

  在單親母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由于恐懼養成了討好母親的習慣。他們覺得自己最好別惹媽媽,否則就會被拋棄了。他們表現得很乖,簡直無可挑剔。實際上,這恰恰掩飾了他們對母親的那種矛盾感情,對于孩子這是一種可怕的想法。

  當小米歇爾跑去找父親、向他報怨媽媽有多壞的時候,她似乎知道父親會保護母親,不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父親的開導很快平息了她的憤怒情緒,她很快就和母親重歸于好了。

  現在,研究者逐漸意識到:在學齡前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作用不只是緩沖孩子對母親的憤怒。大約在孩子兩歲左右時,他們開始學著認識自己的性別。雖然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年,但這一特殊的生理時期對于孩子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會逐漸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區別,也為他們以后順利成長為男人和女人打下基礎。在這個性別角色樹立的過程中,父親起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大約在一歲半時邁克和米歇爾能區分出照片中的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他們正在經歷一個需要同母親分離的時期。但是除此以外,邁克開始感覺到自己和母親的差異,他似乎和父親的聯系更親密些,在某種方式上也開始想要更像父親。

  性別差異逐漸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來,例如父親和邁克玩耍就與他逗米歇爾的時候不一樣。他更多地和兒子打鬧嬉笑,對女兒則溫柔些。米歇爾受傷時,他會更加心疼;而邁克擦傷或劃破了皮,他卻沒那么大驚小怪。邁克逐漸意識到,他和父親在某些地方是一樣的,反之米歇爾也意識到她和父親是不一樣的。

  嬰幼兒時期缺少父親會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造成許多問題,其中包括男子

,青少年吸毒,犯罪,學習成績差,少年憂郁癥等。尤其是缺失父愛的女孩們,長大成人后會過分依賴母親,產生性障礙,工作效率低下。

  很顯然,父親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作用不僅是替代或補充母親的角色。他們對待兒女的方式,將極大地影響孩子們長大后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別角色。父親最基本的作用是為孩子提供安全和保護。當邁克驕傲地宣稱他的父親能擊敗其他朋友的父親時,這只是說明他內心需要有人來保護他的安全。如果父親缺席,或者他根本沒有履行父親的職責,邁克和米歇爾就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這種感覺延續到他們長大成人,他們一直會覺得缺少安全感。

  我一點兒也想不起我自己在嬰幼兒時期和我父親的關系如何?茨切

的時候,我敢肯定父親喜歡我。濃濃的父愛從照片中溢出來。全家出去度假時,父親似乎對我百般呵護。但在我的童年時代,父親們大多出去工作掙錢養家。照顧孩子被視為母親的職責,因此父親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是一片空白,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我回首自己初為人父時,在孩子們的童年時代,我們的關系非常融洽。我喜歡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嬉鬧。尤其是有一次我們全家去佛羅里達的一個海邊去度假,我要幫忙照顧兩個相差一歲零一個月的小兒子。我和兩個小家伙相處得非常愉快,這證明了我能像父親愛我一樣愛我的孩子。

  當我和孫女們相處時,情形也是如此。他們上小學前的那段時光是令人愉快的;厥讖那,我意識到當大兒子開始上學時,我們的關系就開始緊張了。當然這可能有許多原因,但其中主要的一點是:身為父親和祖父,孩子們與我相處不愉快的階段,正是我小時候父親和我相處的不好的階段!

  在嬰幼兒時期父親的作用

  1.支持母親。

  2.關心呵護孩子,使孩子能和除母親之外的另一個人建立親密聯系。

  3.隨時在孩子身邊,使他可以離開母親,建立自己的個性。

  4.當孩子對母親感到憤怒和沮喪時,為孩子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

  5.為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角色奠定基礎。

  6.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7.為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8.為孩子樹立親子教育的典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74361.html

相關閱讀: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