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六歲的男孩在搭積木,他沒能把積木按照圖中的形狀搭起來,試了一遍又一遍。
媽媽在喊他:“吃飯了!
他像沒聽見,還在專注于他的“工作”。好,馬上就要完成了,最后三塊積木,他在考慮要把它們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男孩顯得有些激動,拿著其中的一塊在猶豫著……
媽媽走過來了,邊說:“快弄好了,咱吃飯!边吥闷鹗O碌膬蓧K積木,說:“我來幫你!狈诺搅苏_的位置上。男孩愣了一下,旋即,一把推倒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搭起的積木,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識好歹?幫你一把,又不是給你砸了……”
媽媽感到不可理解。
但我理解。我想起夏楊小時候的一件事情:
他愛玩拼插玩具,也是在他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個周末,他坐在地上,已經差不多有一個下午了,始終在埋頭拼插一艘戰艦。那些小部件,有的小得像米粒那么大,有上百個,他就那么細致地一點一點拼插著……有好幾次,他有點不耐煩,急得直撓頭皮。朋友想去幫他,我制止了,說:“讓他自己來!蔽乙屗麌L試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悅。最終,他終于完成了那只由上百個零件組成的戰艦。他舉著它來到大人們的面前,那份自豪和喜悅,好像他完成了一項多么巨大的工程。
我知道他在成功地完成一件任務之后,所體驗到的那種快感——自信、愉悅、成就感……
一個孩子所能體驗到的“成功”,不同于成人世界里的成功。每個孩子都有想要圓滿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心理需求,這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通過參與游戲,以及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滿足這種自我需求。一開始時說的那個五歲男孩,就是感覺媽媽的幫助,破壞了他的自我實現感而惱怒的。
小小的孩子,也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如果我們懂得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在獨立完成事情中尋求滿足,同時建立他的自信心。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寫過一篇觀察日記:
一天,幼兒園里的孩子們圍成一圈,有說有笑地觀看和議論著。圈子中間放一個水盆,盆里漂浮著一些玩具。
這時,有個兩歲半的男孩,獨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對于大伙都在觀看的東西,他也充滿了好奇。但他太小了,沒有足夠的力氣擠進去,他四處張望著。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張小椅子上,臉上露出了希望而神氣的神情。他向那把椅子走去?烧谶@時,一位老師走了過來,一把把他舉起來,舉過其他孩子的頭頂,使他能看見中央的水盆,還說:“來,可憐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小家伙看到了水盆,可他臉上原來那種使我感覺非常有趣的歡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77781.html
相關閱讀:學洋媽媽育兒哪些事情
父母如何正確地向寶寶“示愛”
兒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腦部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 哪個媽媽先抓住誰家的寶寶就更聰明
爸媽早知道 0-1歲寶寶睡眠時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