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圍城》讀后感[3000]
《圍城》講的是什么,講的是情,其實再說深一點,就是以情說人生,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句,“婚姻如圍城,城中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人生諸事,大抵如此,拿感情說事,通用性比較好,每個人都有著不同
的生活,有人想唱歌,有人想跳舞,有人愛紅妝,有人愛武裝,可是但凡是人,那心中總有感情,無論是情場老手,還是得道高僧,也都有過當年,估計錢老深諳其道,所以講述了一個叫方鴻漸的人的情感經歷。
《圍城》的主角就是方鴻漸,他一共遇到四個女人: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這其中和鮑小姐是屬于一夜風流,和余下三個才有感情糾葛。這三位女性,三種類型。先說蘇文紈,蘇文紈就是現在的白富美(也
許沒那么美),老爸是當官的,自己是博士,還是國外的博士,優秀到不要再優秀,一般人都覺得這種女人一定是要嫁牛人的了,就連方鴻漸家里的一向自負老太爺都說自己的兒子配不上她,可其實眾人有所不知,有些這種
什么都不缺的女人選擇對象的時候反而不會過分挑剔財富與地位,因為她自己家就有嘛,她看中什么呢,因人而異吧,就蘇文紈而言,估計是看上了方鴻漸那種有點迂腐的正直,加上有點才學,同時為人比較隨和吧。不過她
沒看出方鴻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這個待會再說。就方鴻漸跟其“競爭對手”趙辛楣相比,應該是趙辛楣勝出,但趙辛楣相對比較高傲,趾高氣昂,這可不是蘇大小姐所喜歡的,所以苦追卻是追不到。(這里額外吐槽一下,
其實個人覺得蘇文紈就是覺得看方鴻漸比趙辛楣順眼,也可以理解為在蘇文紈眼里方鴻漸長得帥一點,人有時候就這么怪,眾人之中就看某人順眼,看某人不順眼,沒有理由。)
再說唐曉芙,書中最完美的女性,被稱為“時代的罕物”,但又是作者筆墨最少的一位,就現實而言,理想化的東西不會存在,所以作者無法多加筆墨,因為越加越假。就本人個人觀點,唐曉芙事實上是方鴻漸唯一愛上
的女人,這個也待會再評。唐曉芙是什么類型呢,換做今天的說法,就是有點傾城,有點傾國,卻不為世俗污染,仍然明媚的女子。盡管唐曉芙的父母說自己女兒是交際明星,但估計唐曉芙本人很純,因為她說過一句很牛的
話:“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唐曉芙既然能說出這句話,說明她自己應該沒有過去,所以才說這么有底氣的一句話。她所謂的交際明星,就是不斷地去結識朋
友,估計男性居多,但她只是一般來往,從中找那個自己要找的人,終于,她發現了方鴻漸,可惜最后卻無疾而終。個中原因,待會再說。
最后登場的是孫柔嘉,那個最后成為方鴻漸妻子的人。相對于前面兩位,孫柔嘉就顯得有點失色,沒有那么顯赫的背景,不傾城,不傾國,也不那么明媚,她本是三個當中綜合得分最低的,卻和方鴻漸走到了一起(當然
,得到方鴻漸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孫柔嘉從平庸到一開始根本沒有進入到方鴻漸的眼簾,到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男人,本來算是功成圓滿,可是小說最后卻是雙方的爭執與離開結束。
現在回過頭來細說一下三位,先說方鴻漸遇到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很早就說“自己和蘇文紈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也走不到一起”,其實就是說只可以做朋友,沒辦法做戀人。說白了,就是沒感覺。這讓我想到一句愛情經
典語:如果戀人分手后還能做朋友,要么是當初大家都只是玩玩而已,要么有人在默默忍受,還有你常聽到的一句話s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you,這種,其實就是沒感覺。至于方鴻漸為什么會沒感覺呢,這個愛情問題是
否需要理由呢?對于當事人來說,沒感覺不需要理由,對于旁觀者來說,還是要分析一下子的。個人認為,方鴻漸對蘇文紈沒感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蘇文紈不是方鴻漸喜歡的類型,蘇文紈是那種沒辦法給男人小鳥依人的
感覺,雖然蘇也在方鴻漸面前裝過可愛,可是在方看來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二,蘇文紈太優秀,讓方的潛意識里感到自卑和不安;三,蘇文紈性格太強勢,這對于傳統觀念很強的方鴻漸以及他的家人來說是非常受不了的,
在《圍城》后面說孫柔嘉來到方家的時候,其父母特別是妯娌就特別看不慣孫的大小姐作風,要知道,孫柔嘉可是三位女主角中對方鴻漸夠百依百順的了,這樣的尚且看不慣,那蘇文紈更是為方家上下所不容了。所以,綜上
所述,蘇文紈這樣的貴族名校大小姐就被PK掉了。
再說第二位,唐曉芙同學,唐曉芙對于方鴻漸來說,可謂是一見鐘情,用現在的話說,方鴻漸腦子里有一個對夢中情人描述的列表,當他看到唐曉芙的時候,就發現那張列表寫的人就是唐曉芙,所以,方鴻漸可以說一來
就愛上了唐曉芙?墒菒矍楹突橐鍪莾纱a事,愛是愛,并不代表可以走到一起,方鴻漸最終和唐曉芙分手告終,何故呢?一般人都看出至少有兩點:一,方鴻漸太過于軟弱,方鴻漸一個軟弱的男人,遇到唐曉芙合得來還是因
為他年長唐曉芙很多,不然一樣的被強勢,另外,唐曉芙還有個超級強勢的姐姐蘇文紈,方鴻漸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去面對;其次,方鴻漸其實內心被唐曉芙的那句名言戳中了痛點,自認為自己這樣老牛吃嫩草的行為有點不妥
,更何況自己還有過一段風流史,更覺得臉上無光,之前蘇文紈沒有把這事告訴唐曉芙自己還可以瞞天過海,現在總不至于掩耳盜鈴吧,所以還是算了。除了這兩點理由我覺得還有更實際的東西,對方鴻漸來講,唐曉芙這樣
一個活潑的少女,當真正到了婚姻的柴米油鹽,真的還能像戀愛時打打網球那樣嗎,而對于唐曉芙來說,方鴻漸這么一個談吐機智的大叔,卻不善在職場發展,那拿什么來保證衣食無憂呢。
最后到了孫柔嘉時間,其實我個人不喜歡孫柔嘉,所以每次說到孫都有點不想多寫,不過還是得把方鴻漸對孫的感覺寫清楚,不然對不起讀者的支持了。為什么方鴻漸會選擇孫柔嘉?主要就在對方鴻漸的態度上,孫對方
鴻漸是最好的,最上心的,大有愿意為對方付出以及想盡辦法討方的歡心,這到讓我想到我們常說的態度決定一切,有時候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強者覺得不屑結果反而沒做好,而弱者一來就覺得自己弱,努力了反而做
成了。上面兩位大小姐,雖說都愛過方鴻漸,不過她們心里面始終有一個觀念,追求姑奶奶的人多了去了。想想蘇文紈,光是在小說出現的就有趙辛楣這樣的牛人,唐曉芙也是一群男人追,到了孫柔嘉,只剩下一個陸子瀟這
種猥瑣男喜歡她,所以她可以放下身段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方鴻漸,這就是孫柔嘉獲得勝利的原因,她的手段以及態度,非常適合方鴻漸這樣軟弱而骨子里又十分傳統的小生,所以她勝利了,不過好景不長啊,方鴻
漸回到上海的落魄使得孫柔嘉也受不了了,想來也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孫柔嘉也是女人,于是對方鴻漸的不滿日益明顯,兩人的矛盾在孫柔嘉的姑媽的攛掇下爆發,最后孫柔嘉離家去了姑媽家,方鴻漸也計劃離開上海
去重慶,小說結束。
小說結束,不過讀者多會有兩問,一是方鴻漸與孫柔嘉的未來如何,二是方鴻漸的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應該選擇誰。
對于方鴻漸的婚姻的未來,其實錢鐘書先生故意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情況,任由讀者去猜想,我個人認為方鴻漸不會因此就跟孫柔嘉分手,還是就這樣過,雖然作品上面寫到孫柔嘉被姑媽接回家了,方鴻漸又想去重慶工
作,但是不要忘了細節,一是方鴻漸離家而去的時候仍然想回去道歉好了,而且孫柔嘉回姑媽家的時候還在安排方鴻漸第二天的早飯,所以兩人分手到不至于,只是不幸福罷了。再說了,舊時的人,對婚姻還是有幾分尊重,
不到最后一刻,不會說離就離。
第二個問題是方鴻漸應該選誰,在我看來,應該選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傻,以為找孫柔嘉自己就能夠保住形象和顏面了,實在是可笑,自己沒本事,遲早會被妻子罵沒用,要敢面對現實,還不如一來就選擇蘇小姐,一樣
地在妻子面前沒多大面子,但是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要高很多,何樂而不為。也許有人覺得這番說法過于現實,但是本來方鴻漸也不愛孫柔嘉啊,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選蘇文紈。這時候又有人說,那唐曉芙呢,兩人這么要
好,寫信都是一堆一堆的,克服一下不還有真愛么,我只能用一句歌詞來說,“印象中愛情好像頂不住那時間”,婚姻跟愛情還是有很多不同,不懂的人自己去成長。
末了,想再說一下圍城理論,我覺得無論做事什么,無論你在城中或是城外,盡量做好眼前就是了,人生本來如白駒過隙,任何一段時間,都是無法回去的屬于你自己的唯一經歷,且行且珍惜。
篇二:《圍城》讀后感[3000]
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讀《圍城》了。我太喜歡《圍城》,以致于剛讀完的一段時間里拒絕其他小說,而只是一遍遍地重讀它。最近的一次重讀應該是在福建省語文高考增加了名著和經典閱讀題時,那時我應朋友之約為某
教輔書出幾道《圍城》簡述題,于是又一次重讀——當然,說是最近,其實也已是好多年沒有翻過它了。
所以今天重新打開《圍城》就覺得特別親切,就像老友重逢或是故地重游,又像是翻開了家里珍藏多年的兒時的相冊。我記得我剛讀完《圍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等人總是在我眼前
轉悠,還有李梅亭顧爾謙高松年韓學愈陸子瀟等等也會時不時跳出來嚇我一跳。不過最讓我深味的還屬錢先生在小說里的那些俏皮話。我大學實習時,有一次和同學參加一所中學的晚會,主持人在臺上說了一句話讓我幾乎跌
了眼鏡。她在臺下學生歡迎的掌聲過后說:“你們的掌聲極不合理,我還沒開始說話你們就鼓掌,這讓我有一種收了錢卻交不出貨的惶恐。”原原本本方鴻漸的俏皮話從這主持人嘴里說出來卻讓我別扭極了,不過后來一想也
頗為釋然,甚至還有點惺惺相惜——這主持人定是和我一樣,也是個《圍城》迷。
楊絳說她是《圍城》的第一個讀者,而且也如錢鐘書“錙銖積累”寫作般“錙銖積累”讀完的。錢鐘書每寫完一段稿子都會讓夫人看,并急切地想瞧她的反應。然后兩人通常都是相對大笑——也不說笑什么,只是心照不
宣。這實在是一種極快樂的勞動——寫作也是勞動吧——楊絳的笑聲也使《圍城》越來越有趣了。
“紅海早過了,穿在印度洋面開駛著,但太陽依然不饒人地早起早落……”錢鐘書用華麗的開篇在第一時間抓住了我略顯浮躁額心,并鼓動我、催促我靜下心來,慢慢走進方鴻漸的世界,去體會他在圍城內外的生活。
開頭是太平洋上的顛簸的法國郵船上,嘈雜的各國人等,為著各不相同的目的,相遇了。夕陽永遠在船尾緊緊地跟著,即使要馬上被迫沉入海底,依舊用酡紅的光線緊緊盯著這一群虛有其表,浮躁的,平庸的人們。留學
生們向前向往的是中國,向后撇下的是光榮或難堪的往日。此時的方鴻漸還沒遇到他的唐曉芙,不知深情是何物,正忙著跟鮑小姐調情。
結尾是方鴻漸終于將一腔怒氣發泄出來,可是在旋風刮起落葉的街上,只他零落?诖餂]有錢,肚子空空;怒氣發泄后,只剩下悵然之感。想到被自己大喊大叫的孫柔嘉落下的眼淚,心里忽地很軟弱,想可憐她,可是
一想到自己受的委屈,也是眼淚直轉圈兒;氐郊,饑餓感擋不住沉沉的疲倦,直接上床睡覺。這一架吵得天翻地覆,可是因為足夠絕望,所以可以都不管了。
在《圍城》中,方鴻漸的人生旅途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婚姻四大階段。他的人生冒險源于在每一個階段都為自己圍一個城堡,常常是站在城外時想進城,可是置身城里時又想出去——不斷地追求和隨之而來對追求
到的成功的的不滿足和厭煩。這種人生的困境,是由方鴻漸性格中內在的矛盾性和軟弱性所決定的。
方鴻漸并不缺少智慧,卻懶于學習,他既有知識分子的清高,又擺脫不了世間俗人的“面子”情結,最后不得不去弄了張假文憑回來蒙騙家人,即使他后來后悔了,但他日后仍然要為自己的混沌買單,用假學歷給自己以
后的人生圍上了第一座城。
在愛情和婚姻上,他更是將自己性格中的弱點暴露得淋漓盡致。他對知識女性頗有吸引力,但一進入感情圈就糊涂。無論是放蕩不羈的鮑小姐,表里不一的蘇文紈還是自然美麗的唐曉芙,方鴻漸都迷失過,最終,糊里糊
涂與孫柔嘉結婚,兩人卻又沒完沒了地吵架。沒有結婚時想結婚,結了婚后又想離婚。他性格的矛盾和懦弱使自己成了愛情的怯弱者、畏縮者和婚姻的失敗者,同時也給他的感情世界圍上了一座城。
方鴻漸本應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但在他踏上死氣沉沉的上海之時,便對希望產生了疑懼,不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在上;斓囊欢螘r間,他與岳父家反目,與蘇文紈吵架,與唐曉芙決裂,陰差陽錯靠著趙辛楣從上海到
偏僻的三閭大學任教。出乎他意料的是三閭大學也不是一片凈土,甚至腐敗得無以復加:高松年校長的玩弄權術、同事韓學愈的偽道學,同行人李梅亭的老謀深算讓尚有良知的方無所適從。從校長到系主任,讀后感,無一不在欺騙中
生活。不會圓滑處世的他潰敗逃離了三閭大學。在事業上他同樣是失敗者、無助者,他未經世事,幼童般的處事能力,無形中,又給他的事業圍上了一座城
方鴻漸的一生,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一邊不斷地為自己尋找出路,想嘗試著自己奮斗出一片天地,同時又像未涉世的孩子,盲目追求著愛情與事業,自命清高的要求別人遵守他的道德標準,任性的要求著世界為他而
改變,最終被世界強硬地扭曲。事實上,他就是那個年代一部分歐美留學生的代表。在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受過洋化教育,在文化交流與碰撞中迷失了自我,不斷的追求成功,卻又對所追求到的成功隨之而來不滿足和厭煩。兩
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構成了他們人生的圍城。
與方鴻漸們不同的,是以蘇文紈,曹元朗為代表的另一類留學生。他們精于世故,知道自己所處的地位。他們會挖空心思討好對自己有用的人。他們以小市儈的做法贏得了一時富貴,卻同樣將自己陷入金錢與權力的圍城
中,最終失去應有的尊嚴。
他們說婚姻是一座城,人們自愿地將全身心交付于它,因此每當受傷,也是全身傷痕累累?蛇@座城,外面的人想進入,里面的人大部分也都在琢磨著如何逃離。這個問題實在是超乎我的認知之外,畢竟沒有這個經驗。
依我看來,方鴻漸在這座城里過得也是挺滋潤的。盡管夫妻有爭吵,最后幾乎于絕望,可是可以想見,第二天或是再過幾天,妻子一定會回家。方鴻漸自己也說,婚姻的好處在于有個人可以發牢騷甚至生氣。
我對婚姻無感,只是好奇他如何在心里在平衡往日傾慕的唐曉芙和現在的妻子。這個問題放在什么時候都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有幾個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記憶里,立碑志墓,偶一憑吊,像對唐曉芙的一番情感。有幾個
自己,仿佛是路斃的,不去收拾,讓他們爛掉化掉,給鳥獸吃掉——不過始終消滅不了,譬如向愛爾蘭人買文憑的自己。”對于曾經熱烈付出過的情感,他選擇珍重地放在回憶里,也許偶然會想起,還會對當日的自己贊賞一
番,為著一份真心。可是,這份敬意卻再不沾染人間煙火,與忙碌的生活重重隔離開。
我最喜歡琢磨的是趙辛楣和方鴻漸之間的友誼。從最開始趙辛楣誤會方鴻漸是情敵,處處針對,到最后一起去三閭大學任教,一路友誼地久天長。原來男人間也會計較情誼的深淺和真假。朋友之間相互協助是應該,互相
牽念是情義?墒且坏浇Y婚后,朋友之間自動遠離。按書里的話叫,不是結了婚就眾叛親離,而是結婚的人主動叛眾離親。突然之間的生分連說話都要顧忌幾分,這也是太可悲了。
當然《圍城》決不僅是有趣,你會笑出聲,也定會流下淚,你可能看到了你周圍的人,可能還會想起你自己。所以你的情緒一定是復雜的,譬如心酸、同情、憤怒、鄙夷、慚愧等等。錢鐘書時常會讓你會心一笑,也會不
時讓你如坐針氈,他戳中你笑點的同時常常也不忘踩一下你的痛處,直到讓你欲笑無聲欲哭無淚,而又欲罷不能。錢老說他很遺憾沒寫出《百合心》,我覺得我比他更遺憾,他還說若寫出來應該會更好些,這又讓我更更遺憾
——我還真是喜歡這種欲罷不能,就像被搔到了癢處。
這欲罷不能中還包含了我寫出讀《圍城》感受的欲望。我當然不敢評論這部巨著,我只是想寫出我在讀到某段文字或進入某個情境時的感想,若這時恰巧又有誰和我有著相同的感想,那就再好不過了。關于人的情情性性
,換個時代,也大致相同。讀一本小說,我的樂趣也就在此了。
最近好像挺喜歡寫序的,而且通常別人都是先寫完文章小說或出了集子后才來寫序的,而我總是還沒開始寫正文就忙著寫序了。不過我又老是覺得有些感受不宜寫入正文可又不吐不快而且還非得先說了不可——于是又有
了這篇序言。
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圍城”。各色人物不斷糾結于自己親手制造的圍城中,上演了一幕幕或是悲傷,或是尷尬,或是可笑的人生獨幕劇。曲終人散,只留下滿地時光碎片,等待后人撿拾尋味。
《圍城》,圍的不是“城”,是悲劇。《圍城》,圍的不是人,是時代。
篇三:《圍城》讀后感[3000]
書櫥里那本已經發黃的《圍城》,是那年出差到四川時在成都買的,定價8。2元,還是精裝本,F在此書已是錢大師母校——無錫輔仁中學的必讀書。記得看完這本書,并沒有加以消化,錢大師此書冷峭峻拔的行文風格
和幽默乃至刻薄的語言,更沒有好好領悟過。后來看了電視劇《圍城》,書的主要內容是記住了,但大師筆下的很多言語、很多人、很多歷史,還是沒有理解。恰恰是錢定平的力圖“破圍”,讓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重新讀
了《圍城》,并在《圍城密碼》的引領下,讀懂了書里的不少精彩內容。
《圍城》熱播的時候,正讀高中。那時候不諳世事,只是佩服劇中演員們的演技,尤其是對飾演方鴻漸的陳道明。但稍帶著,也對原著的作者感起了興趣。于是顛兒顛的跑去找我們的語文老師,請他給我們介紹一下錢鐘
書其人。老頭兒一本正經的說:“像這些小人物,沒有必要去關注。我們考的是魯迅、老舍和茅盾等,別把時間浪費在他身上。”平生第一次認真請教老師,卻得了這樣的一個結果,好不掃興。好在本人基本不受外人觀點的
影響,即刻便對老頭兒的孤陋寡聞嗤之以鼻,自找了書來讀。
不讀便罷,讀后便把對陳道明的崇敬都換給了錢鐘書。幸好那時沒有什么“人肉搜索”,不然我一定拿來把錢老先生的家底兒都搜個遍。哪有這樣的人啊,冷幽默都被用到了極致了!乍一讀還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再想想
卻忍不住要捧腹!從此不聽老頭兒上語文課,只醉心讀錢鐘書。直到高三,換了一個學識還算淵博的語文老師,才重拾對語文課的興趣。
時光如水般游走,不知不覺高中畢業已經十七年了。這期間有過多少次想要把《圍城》拿過來重讀一遍,但總是未能如愿。其實有的時候,真的就是自己懶吧!
但最近終于還是把這個愿望實現了,而實現了愿望以后的我,一下子發現,自己當初竟是那么的膚淺!
那時我以為,或者說受當時好多人的影響,一直覺得《圍城》這部書就是在闡述作者關于婚姻的理解: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墒乾F在看來,書中人物經歷的何止是婚姻這一座城?
方鴻漸出國留學卻終無所學,不得已花錢買了一張假文憑;與蘇文紈等留學生們無論真假的“學成”歸來,卻又“學”無所用;方鴻漸因為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卻惹惱了暗戀他的蘇文紈,結果被伊抖出了自己的風
流韻事而遭遇唐曉芙的斥責,戀愛不成;與趙辛楣原本是“情敵”,結果卻又成了好友;他不愛孫柔嘉,但愛他的孫柔嘉卻故意與他成雙入對制造輿論,并最終步入婚姻這座圍城,還因此被學校開除;入了城的方、孫二人,
漸漸又發現彼此都不如婚前的美好,夫妻關系日見緊張……方鴻漸這個小人物,和眾多人一樣,從這座城里走了出來,又進入了另一座城,周而復始。大約我們現實中的人也是如此。錢鐘書不是在冷幽默,而是冷酷,冷酷地
道出了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還不自知的生存狀態,那個時代如此,現在依舊如此;蛘咚先思椰F在還在天國里,饒有興趣地看著我們在一座又一座的圍城里跳來跳去吧!
那個時候,可能如每一個人年少時的感覺一樣,總喜歡給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以鮮明的愛憎。我那時是把唐曉芙驚為天人的,并惋惜她沒能和方鴻漸(盡管他有弄虛作假的劣跡,但總算還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同入婚姻的殿
堂。而對于那個連吃藥都要避開旁人、“眼中黑多白少,乃淫邪之相”的李梅亭則深惡痛絕?戳穗娨晞『,還順帶對演李梅亭的葛優也加了一副有色眼鏡,好多年不愿看他演的電影。但事實上,《圍城》中的每一個人物,
無論主次,都是人間眾生相的一個剪影。如果我們留心,會發現在我們的身邊,不知有多少個方鴻漸,多少個蘇文紈,多少個李梅亭!至于唐曉芙,卻或多或少成了我們心里的一個夢。更悲摧的是,我們還欠缺了錢鐘書他老
人家的機智與才氣,不能把眾多的人物那么和諧的安排到一起,同臺獻藝,各司其職。
都說看書不能對號入座,其實真要是對上了號,自會有對上號的樂趣。錢老先生太聰明,他在不動聲色地把我們大家都“幽”了一“默”,卻讓我們看著自己的表演還會傻笑,等到發現自己上當的時候,也只能驚嘆于他
的詭譎!好作品總是常讀常新的;蛟S我現在的理解依舊還是流于膚淺,或許若干年后,我還能讀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味道來。期待著吧!
錢定平是國內外知名教授,讀過他著作的人一定會相信,他也是一個文化大家。他以自己掌握的極豐富的文史哲甚或數理化自然科學理論知識,以及他的多國語言能力,來為錢鍾書大師著作作注釋,即使是文化普及,也
是很必要及時的;何況他是以一己之解,向我們傳遞了極為寶貴的人文知識。一開始楊絳女士就誤解他了,后來為《破圍》徹底修訂的這本《圍城密碼》,其暢銷和影響力更說明了這一點。
正如錢定平在《圍城密碼》序言所比喻的:世界上很多書“可以坐著看,躺著看,在車上看,甚或是坐在馬桶上看。”但要是讀《圍城》,“就是人類同外星人接種了的那下輩子,也是萬萬不可能。”在《圍城》“一言
一語的背后,像先生這樣的巨擘是多么深沉淵博”,在書里,“先生卻能以一人的身軀和精神,命令調度得那些洋人古人,縱橫捭闔,虎躍龍驤。”“可以說,世界上那些大智者,一個個都服了鍾書先生了!”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喜歡看這些大智者的書?磿鴮W知識,就應該“喜生發,愛擴展,講關聯”!秶恰匪婕暗闹R倒真正是廣闊無邊的。錢定平“破圍”成功,就在于舉凡錢大師書中所涉及的文史哲等人文
類知識,或自然科學類知識,他都能夠為我們排疑解惑,詳細講述,盡量闡發。
在此試舉一例:
方鴻漸覺得“沈太太身上有一股味道,文言里的雅稱跟羅馬成語都借羊來比喻:慍羝”(yundi)(見書56頁)
這個“慍羝”,此刻我打字都難,甭說當年存心回避了,而錢定平為此四面八方、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從詞源開始考證,引申出古人為了民族團結,由“胡臭”漸改為“狐臭”;從人體汗液脂肪酸被細菌分解而產生異
味出發,說到日本科學家橋本女士在“汗血河馬”身上的血色汗里分離出河馬汗酸;從古羅馬的《愛經》譯文說起,厘清羊膻羊臊是異味臭氣的聯想和通感。錢先生為了文章解穢氣、增美感,反“臭”意而變“香”,集沐浴
熏香、熏衣熏被、香口香體的科學機理,摘中外名人名家的“香”詞“雅”文,對古人的衛生習慣作了詳實可靠的分析,得出古代個人衛生方面,洋人大不如我中華的幽默結論。
類似“慍羝”的詞語,《圍城》書里有不少,看來我們大都需查詢。而更多的各國外語詞匯我們看不懂,沒有《圍城密碼》的點撥,還真如墜云霧,會蒙了。從不同人物嘴里傳達的信息,又牽扯出相當的歷史人物及其歷
史典故,當我們讀懂的時候,可以會心一笑,然而更多時候,需要一陣思索。也許這些都是《圍城》的魅力所在。如果閱讀是一種享受,那么我們在捧起一本書時,非常需要一種“開心顏”的快感。錢先生的《圍城密碼》算
是提醒我們,要有滋有味地閱讀,并且幫助我們讀《圍城》時,“使我開心顏”!
寫到這兒,朋友們是否理解,我想說明什么?
當然我想說,“一筆寫不出兩個錢字”,此錢先生是在為彼錢大師行注目禮。我以為這注目禮非同小可,“像錢鍾書這樣的大家,現代學者基本無法超越”。這類評價我們不一定掂得出真正的份量,但可以從《紅樓夢》
的紅學聯想,來預測“錢學”也可能發展。我們自然不敢與錢先生乃至錢大師比肩,但在心里和姓錢的先生們默默站在一起,讀一讀他們的書,并向朋友們推薦一下,總是可以吧!
回到文首《江南晚報》的專題:“錢鍾書和故鄉無錫的關系,并不僅僅是一份血緣鄉情的牽絆,更重要的是,當時無錫地區的情境氛圍恰好一一符合了鍾書先生早期文化、學識積淀的條件,更為將來鋪敘其才華橫溢,恣
意跌宕的精彩人生埋下了伏筆。無錫之于先生,是命中的緣分;而先生之于無錫,竟是這座古城的幸運。”
家鄉無錫有不少錢鍾書的蹤跡,因為自己暫時忙碌,就留待他日靜心住下來,慢慢尋覓,慢慢品味吧!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