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9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所屬學科或領域:(歷史)
適于的學段/年級:(北師大八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本主要介紹的是新化運動前期的情況,由三個代表人物和三個代表內容組成: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發起新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化運動的口號;胡適發表《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代替言,陳獨秀提出“學革命”口號;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推動新化運動向前發展。教材內容的安排可以說是提綱挈領,獨巨匠心。新化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后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教材通過選取三個代表人物實現這一歷史事,既可以讓教材內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讓學生掌握通過了解代表人物把握歷史事的方法。
本重點是新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在中讓三個小組完成這些內容。這樣,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這些代表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代表作品。最后通過總結、填知識結構卡片,讓學生對本內容有全面整體的掌握。本難點是新化運動的意義。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程改革實踐,學生已經接受了合作、探究、表現式的學習方式,具備了進行這種學習的一般能力,并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培養的幾個歷史小助手也比較得力,能獨立地有創見地組織、協調本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大多數學生對近現代史的興趣比較濃厚,找相關的資料也相對容易,所以完全可以把這節設計成一節以學生活動為主的。

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1、知道新化運動的內容,了解新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與作用。2、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們對新化運動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新化運動時期有關作者的有關作品,查找相關資料,開展展示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形式恰當地選擇、整理和運用史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了解陳獨秀、胡適等新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以及新化運動的情況,能以陳獨秀等人為榜樣,學習他們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勇于創新、不惜為思想解放運動獻身的精神。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設計理念:讓堂成為學生交流、展示、發展的廣闊平臺。
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方式,重視形式過程體驗與多種感官的參與。如讓學生制作圖、有感情朗讀等。培養教學小助手,對全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訓練,實現“以不教代教”的效果。
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準備:1、擬定學習、活動等草案,召開小助手會議,聽取小助手建議,確定、布置活動任務。2、指導、協助各小組制定本組活動安排表,指導小組準備。3、布置教室,營造氣氛。4、協助學生制作多面體展示材料,制作本知識結構卡片。
學生準備:1、制訂本組活動方案,明確各成員任務。2、分頭查找資料、準備實物、撰寫解說材料等。3、創辦本組的歷史小報,每組至少三份。4、確定本組展示主持人,余排練。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邊用多面體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國依然殘破、黑暗、混亂的圖片,邊用富有激情的語言介紹: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雖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沒有真正實現,中國社會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凱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騙,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后還一度恢復帝制;國內軍閥割據和混戰愈演愈烈;思想界還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國家形勢越越亂!同學們,如果你生在這個年代,面對這種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將怎樣做呢?(學生思考回答)面對越越亂的國家局勢,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在接觸西學、學習西學的同時,參照西方國家的經驗,認為中國要有一個“藝復興運動”,于是在思想化領域掀起一場革命,與封建思想化進行斗爭,解放人民的思想。(板書)
2.學習新
下面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第一組:多媒體出示解說內容,并有感情地解說。新化運動是五四前后化運動的統稱。它產生在辛亥革命后是有歷史原因的••••••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是新化運動開始的標志。而后以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人為這場運動的主要代表。這場運動中的重要人物還有錢玄同、李大釗等人。接著,介紹本組主辦的歷史小報“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新化運動”。最后是搜集的歷史記錄短片《新化運動》。
第二組:介紹新化運動的急先鋒——陳獨秀(打出投影儀,有感情地介紹)。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在新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發表了《敬告青年》《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覺悟》《憲法與禮教》《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再論孔教問題》等,攻擊專制統治,提倡共和立憲,批判孔孟綱常禮教,指斥忠孝貞節等都是奴隸道德,宣傳人權與科學,表現了大無畏的創新精神。接下由學生朗讀有關他的片斷。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用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那德先生,又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學。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
一個新化運動的急先鋒到后卻沒能跟的上歷史發展的步伐,犯了歷史錯誤。我們為他感到惋惜。下面展示的是“白話的倡導者——胡適”。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1910年赴美留學,《新青年》問世不久,正在美國忙于寫畢業論的他,抽時間翻譯了一篇俄國小說《決斗》,發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上,這是《新青年》發表的第一篇白話。1917年回國后,先后在《新青年》上發表倡導學改良的和通訊,成為《新青年》頗有影響的重要撰稿人之一。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上發表了《學改良芻議》一,提出學改良的八項主張••••••
新思潮、新學的反封建內容需要新的形式去適應,白話的提倡在當時有積極意義。他們還率先嘗試用白話寫詩,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就是他寫的《蝴蝶》:
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1917年2月
第三組:胡適不僅在倡導白話方面身體力行,而且在堂上言傳身教,不遺余力。
第四組:上臺展示自己刻的三枚圖:“誤我”“戛劍生”“戎馬書生”。并用自己的話解釋魯迅當初刻三枚圖的用意。由一位同學朗讀魯迅在191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中的片段。 這是中國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在小說中憤怒地揭露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之后,他又創作了《阿Q正傳》《孔已己》《藥》等白話小說,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下面是我們創作的短劇《魯迅在新化運動中》,請欣賞。
場景一:夜深了,在昏暗的燈光下,魯迅在奮筆疾書。
場景二:魯迅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編輯《新青年》。
場景三:魯迅在大學堂上對青年講學,并寄厚望于青年。
最后是魯迅知識競答,請同學們積極參與。(投影出示試題)
3.堂小結:總結展示活動,形成知識體系。
4.堂練習
做導航練習題。
5.板書設計
第九 新化運動
背景
發起
發展

六、評價
本積極轉變教師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創新、活躍堂教學氣氛等方面做了有效的嘗試。本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方式,重視學生過程體驗與多種感官的參與。
七、教學自我反思
在本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創新,務求最佳組合。依據程標準要求、學生實際和本人特點,創造性地處理教學內容,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本被創造性地設計成一節以活動為主的,學生搜集、整理、引用史料的能力,組織、協調與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傾聽、交流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鍛煉,參與表現的意識得到了培養。自認為比較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38625.html

相關閱讀: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