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示例
重點:總理衙門的建立;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洋務運動。
教學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方法:講述法、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教具:視頻資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
2.導入新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對于清政府來講,當時外有侵略者的勢力,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可謂是內外交困。在這種形勢下,清政府的統治沒有垮下來,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撐呢?(讓學生閱讀課文提示,引出課題)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外反動勢力進一步勾結,導致了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的興起。
3.講授新課(出示圖片)
一、總理衙門的建立(1861年,奕?)
總理衙門全稱總理衙門各國事務衙門,是清朝負責外交事務的中央一級的機構。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前,清政府對英美、法等國的交涉都是由沿海地區的地方官辦理。對此,外國人非常不滿。他們多次要求清政府設中央一級的對外辦事機構,由政府要員和他們直接交涉。為了適應這種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批準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由曾和洋人打過交道,而且很受外國人賞識的恭親王奕?充任辦事大臣,主持各項事務。
總理衙門職權很大,它的地位高于中央的六部,起初經管外交、通商、海關等事務,后來又擴大到經營鐵路、開礦、制造機械等事務,成為清廷的決策機構。
后來的事實證明,外國侵略者正是通過這一機構中國的清朝統治者施加影響,以達到通過清政府控制中國的目的?偫硌瞄T的建立,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控制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引述魯迅先生的《說面子》:
"面子",是我們在談話里常常聽到的,因為好像一聽就懂,所以細想的人大約不很多。
但近來從外國人的嘴里,有時也聽到這兩個音,他們似乎在研究。他們以為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相傳前清時候,洋人到總理衙門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嚇,嚇得大官們滿口答應,但臨走時,卻被從邊門送出去。不給他走正門,就是他沒有面子;他既然沒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國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風了。這是不是事實,我斷不定,但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頗有些人知道的。
……
大清帝國就是這樣在維持著這個老大帝國的面子。
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
1861年,咸豐死,八大臣輔政,慈禧勾結奕?,發動政變,處死肅順等三人,流放其余五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三、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
清軍腐化墮落,喪失了戰斗力。
漢族官僚曾國藩的湘軍,成為能同太平軍對抗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為了鞏固統治地位,需要依重漢族官僚曾國藩。這樣,漢族官僚的勢力擴大了。
四、洋務運動
1.原因
2.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口號、主要內容
洋務派主要主張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礦企業,制造船炮以維護清朝的統治。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那時候凡是和外國人有關的事都被稱為"洋務",而這一派又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因而被稱為"洋務派"。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所謂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的運動,被稱為"洋務運動"。
主要內容:
①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后期,在繼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開辦了一批民用工業企業。
讓學生看"洋務派創辦的主要工礦企業"PPT課件
③洋務派除辦軍事、民用工業外,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還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衙門。
3.評價:
①洋務派所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所采用的技術設備,都是外國淘汰下來的舊技術設備,所辦工業從一開始就落后于人,況且清朝統治者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已經被西方侵略者嚇破了膽,還怎樣談得上什么"自強"。洋務派所創辦的民用企業也是官僚式的管理體制,企業中貪污腐化無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場,因此,洋務派的民用企業也是經營不善,連連虧損,更談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對西方的經濟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結:洋務運動是清政府對內鎮壓,對外妥協的產物,其目的是強化封建國家機器,對付人民的革命運動。至于對外,他們早被洋人的堅船利炮嚇破了膽,"自強"不過是欺騙世人的招牌。洋務運派辦的工廠,技術上依賴于洋人,得到的多是過時的機器,落后的技術,這樣跟在外國人屁股后面爬永遠落后,又怎么能夠強起來呢?
說到"求富",洋務派的企業實行封建衙門式的管理,管事人獨斷專行,揮霍、貪污樣樣干。當時有"機器局管事一年,終身受用不盡"的說法,洋務派的"求富",最終不過是肥了自己,損了國家。
由此可見,洋務運動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當然,我們也應看到,洋務派引進了一些西方的技術,培養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運動也曾經對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板書設計
一、清朝政局的變動
變動的根源:內外反動力量的變化和勾結
①總理衙門的建立(清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②辛酉政變(內部奪權斗爭)
③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
二、洋務運動
原因:清王朝內外交困,為擺脫困境。
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作用:
①誘導和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擴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5665.html
相關閱讀:思想文化
社區歷史小調查
辛亥革命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