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案
學習主題說明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蔣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導致了東三省迅速淪亡。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首先開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爭,全國興起抗日救亡運動,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日軍占領東北以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和國民黨停戰。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拒不接受。為了逼蔣聯共抗日,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后,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抗日大局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共派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赴西安調停。經過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侵吞全中國。日本侵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殘暴無比。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對南京人民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殺害我同胞達30萬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帝國主義對淪陷區實行殘暴的統治和經濟掠奪,給中國人民造成了空前嚴重的戰爭災難。
盧溝橋事變后,中華民族開始了全面抗戰。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共赴國難,以自己血肉之軀共同筑起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偉大長城。正面戰場上,國民黨組織太原、徐州等會戰。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與國民黨軍隊協同作戰,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38年春,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這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敵后戰場上,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中共抗日力量主動出擊日軍,進行了百團大戰,取得輝煌的戰績,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中共領導的抗日力量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中流砥柱。
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光明前途,中共召開了“七大”,會議起到了承抗戰勝利之果、啟建立新國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的情況下,美、蘇、中聯合對日打擊,1945年8月15日迫使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內容標準1
簡述“九.一八”事變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學習引導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侵占中國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驟。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南慢鐵路柳條湖一段的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次為借口,炮轟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占領沈陽城,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面對日軍的侵略行徑,蔣介石從其階級利益出發,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這一政策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導致了東三省的迅速淪亡,加劇了民族危機。
九一八事變后,全國興起抗日救亡運動,東北人民和沒有撤走東北軍組織義勇軍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國主義日益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敵人;抗日救亡正在成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問題,成為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內容標準2
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學習引導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同紅軍和解停戰,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都遭到無理訓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發生以后,國民黨內親日派頭子何應欽積極部署討伐張楊,企圖置蔣介石于死地,以奪取統治權。國民黨內親英美派的宋美齡、宋子文等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積極奔走。面對極其復雜的政治形勢,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派周恩來等赴西安參加談判。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內容標準3
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學習引導
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蓄意挑釁。后借口一士兵失蹤,日軍要進宛平城搜查,并聲稱“要以武力保衛前進”,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悍然向城內開槍開炮。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在日軍優勢炮火的轟擊下,傷亡慘重,節節失利。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指揮作戰中壯烈殉國。七月底北平津淪陷。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內容標準4
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學習引導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侵略軍在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對南京人民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作拚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活埋。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并焚尸滅跡的有十九萬多人;被零散屠殺,尸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十五萬多人,總共有三十多萬人喪生。在南京城郊,侵略軍大肆洗劫機關、倉庫、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雞鴨豬牛、糧食蔬菜,無所不搶。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軍燒毀。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內容標準5
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學習引導
在日本大舉侵略,企圖滅亡中國的情形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國共兩黨聯合抗戰,共赴國難,以自己血肉之軀共同筑起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偉大長城。正面戰場上,國民黨組織太原、徐州等會戰。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與國民黨軍隊協同作戰,取得了型關大捷,殲滅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成為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消滅日軍1萬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敵后戰場上,中共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為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主動出擊日軍,進行了百團大戰,取得輝煌戰績,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中流砥柱。
?內容標準6
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
學習引導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為了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明確抗戰后中國走向何處等問題,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大會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大會,它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內容標準7
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學習引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7356.html

相關閱讀:社區歷史小調查
思想文化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辛亥革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