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年級歷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三大上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十四大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通過“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其指導地位確立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歷史地看問題和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課堂研究活動(討論、集體歸納),幫助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整合,加深學生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介紹,使學生認識鄧小平解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激發學生對總設計師的敬愛之情;通過“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逐步確立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重點難點及突破
重點及突破:本課主要介紹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五大這一時期,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的重要貢獻和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確立的基本史實,因此本課重點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首先采取總分總的教學方式,先在總體上對課文內容作介紹,讓學生對整體結構有一個了解,再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講述,通過質疑法和聯想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點,最后進行總結。其次,利用圖片或電影片段,,從視覺上幫助學生幫助學生掌握鄧小平在黨的各次大會上的重要發言,以此歸納鄧小平的活動,來突破重點。
難點及突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中姓“資”姓“社”問題和鄧小平理論問題?赏ㄟ^社會主義的概念與根本目的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突破難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及相關網站:鄧小平紀念館、中共黨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學歷史在線、中學學科網
教法學法
①采取總分總的形式。先對課文的整體框架進行介紹,再對每一部分的具體知識點作詳細的說明,最后再進行總體歸納。
②由于涉及的會議較多,學生容易混淆,通過電教手段,從視覺上幫助學生記憶。
③由于本課的理論性較強,所以在講述的過程中,采用誘導的方式,通過層層設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聯系性。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導言:
師:同學們,請聽歌曲《春天的故事》。
(邊播放歌曲老師邊講解)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像一聲春雷喚醒了長城內外,縷縷春暉暖透了大江兩岸,幾十年籠罩中華大地的陰霾被春風吹散。1979年,鄧小平南巡,1980年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誕生了,歐風美雨徐徐而來,中國開始和世界經濟接軌。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從此神州大地蕩起了滾滾春潮,處處呈現出一片萬紫千紅。
《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就深刻地描繪出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物質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識上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課。
同學們請看這樣一張圖片(鄧小平塑像揭幕儀式舉行)
師:在深圳隆重集會慶祝經濟特區建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來到位于深圳市中心位置的蓮花山公園,為豎立園中的高6米的鄧小平同志青銅塑像揭幕,高3.68米的塑像基座正面是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的五個大字:“鄧小平同志”。塑像的北側是一塊長達13米、高4.35米的花崗巖石墻,石墻北面鐫刻著鄧小平同志1984年視察深圳時的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石墻南面是鄧小平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彼芟竦呢Q立,表達了對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建立經濟特區的倡導者的深切緬懷之情和全國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創美好明天的堅定信念。那么我們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呢?請同學們思考并分組討論,然后設計《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形成和確立大事簡表》。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解決。(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課本內容,抓住關鍵問題,高度概括,梳理知識結構。知識結構建立不完善的,可在其他同學的啟發下,進行改正、完善)
生: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就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生: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生:十二大提出: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生:十三大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師:(投影顯示)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改革開放
實行改革開放后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共十二大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共十三大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
師:(恰當評價學生的回答,通過提問的方式,進一步講解上述內容中的相關知識點)偉大的改革開放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黨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學生分組討論,做要點發言)
生:改革開放中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生:面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鄧小平提出“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師:(教師對學生發言進行點評后,補充材料,加深認識)撥亂反正工作全面開始后,社會上極少數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號,打著“社會改革”的幌子,夸大黨在過去工作中的錯誤,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黨內也有極少數人思想發生了動搖。他們認為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因此中國現在不是搞四個現代化的問題,而是應當實行他們的所謂“社會改革”,也就是搞資本主義那一套。很明顯,這些人就是要千方百計破壞我們著重點的轉移。我們如果對這些嚴重現象熟視無睹,那我們的各級黨政機關就只有被他們困擾得無法進行工作,還有什么可能考慮四個現代化?
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受中央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需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所實行的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具有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
師: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又提出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么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生: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師: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大會提出并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提示,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
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師:在十三大上,鄧小平又闡明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黨的十三大根據他的設想,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他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師:(播放鄧小平的相關報道、談話的片段)
生:(興致勃勃地欣賞影片)
師: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是怎樣確立的?
(學生歸納)
生:南方談話后,鄧小平理論逐漸形成。
生: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生:黨的十五大將它寫進黨章。
師:鄧小平為什么要到南方視察?
生: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遇到姓“資”姓“社”問題,它們影響到改革開放的進程。
師:是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解決后,我國又出現了特區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什么是姓“資”姓“社”問題?為什么說特區姓“社”不姓“資”?
(全班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一組的觀點是特區姓“資”,一組的觀點是特區姓“社”,兩組同學討論各自觀點的主要依據,進行觀點闡發)最后得出結論:
生:姓“資”姓“社”問題就是指社會主義性質還是資本主義性質。
生:特區的主權屬于社會主義中國。
師:(教師對學生的辯論進行及時引導、鼓勵,并讓學生歸納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重要意義)
生: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師:(強調)鄧小平這些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師:為什么要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
生:(積極討論,并形成一致的結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7930.html

相關閱讀: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
思想文化
辛亥革命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