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知識

能力掌握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騰飛情況,根據史實分析、歸納經濟特區建立的歷史作用。
過程

方法指導學生分組收集和觀看能夠反映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前后面貌的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地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就。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原則,提高史論結合進行分析的能力!
指導學生讀《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了解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地理?圍,進一步認識中央政府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力度。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認識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轉折。中國共產黨及時總結經驗,高瞻遠矚地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完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
知道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強國之路。
重點:真理標準 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難點: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改革
【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講授法和談話法。由于學生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對這二十余年的歷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缺乏相應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所以在授課過程中以講、談結合為好。在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方面,以講為主;而對于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的知識點方面則以談話法為主。在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導入新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經濟恢復和三年社會主義改造,我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設本國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由于我黨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和正確的理論指導,走過了一些彎路。尤其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在撥亂反正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由此導入新課。
【講述內容】
一、偉大的戰略決策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師:為什么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生:第一,"為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左’的錯誤".第二,當時中央領導人提出的"兩個凡是"的觀點,打著維護毛澤東思想的旗號,維護個人崇拜,實質是堅持"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錯誤.
師:"兩個凡是"一提出,就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抵制.1977年4月,鄧小平給黨中央的信中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了一場什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的最終結果怎樣?
生: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師:性質是什么?
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從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
師:這次討論的重大影響有哪些?
生: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馬克思注意的思想路線,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
師:給學生補充有關實事求是的資料。(據《資治通鑒》載:西漢“河間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書,得書多與漢朝等!币馑际钦f,劉德作學問,特別注重搜集和研究歷史資料。這是實事求是的最早出處。劉德,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之兄,他收藏古籍的原則是“實事求是”,即“務得其實,每求真是也!边@就是實事求是的本義。唐代史學大師顏師古,把“實事求是”四個字釋意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本褪莿毡厝〉檬聦嵏鶕鹨惶角笳鎸嵉慕Y論。到了宋代,湖南長沙創建了一個書院,名字叫岳鹿書院,素稱人才薈萃之地,曾出了不少著名哲學家和知名學者,書院講堂的正上方掛有書寫“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匾額,把“實事求是”作為書院的辦學的宗旨、院風。毛澤東同志早年曾多次住在岳鹿書院從事主編《湘江評論》等革命活動,所以實事求是這種學 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整個中國古典文論的傳統解釋來看,“實事求是”是對嚴謹治學學風的概括,本非哲學命題。毛澤東最早在1938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講話中第一次提出:“共產黨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痹1941年5月《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對實事求是的定義做了明確解釋!皩嵤隆本褪强陀^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是”就是客觀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2.十一屆三中全會
最好課前找一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 錄像,讓學生先從直觀上感受這次重要的會議。[來源:學科網]
師: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其偉大意義就在于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策,使中國從“左”的陰影中走出來,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認識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一些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策奠定了基礎。
生:閱讀教材內容,指出在全會召開之前,中央召開工作會議上,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師:這個講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生: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的遺留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思想。
師:這個講話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生: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指導思想。
師: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都做出了哪些重大決策?(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概括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
生:首先,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師:通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沖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解放了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從而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全黨重新確立起來,實現了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正是以這條正確的思想路線為指導,我們黨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深刻地總結了歷史經驗和教訓,分清了歷史是非,為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生:其次,確定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
師:全會實現撥亂反正并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引用鄧小平 的話:今后,政治路線已經解決了,看一個經濟部門的黨委善不善于領導,領導得好不好, 應該主要看這個經濟部門實行了先進的管理方法沒有,技術革新進行得怎么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和集體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條戰線的各級黨委的領導,也都要用類 似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離開這個主要的內容,政治就變成空頭政治,就離開了黨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鄧小平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今后主要的政治任務。
師: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還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生:提出改革開放。
師: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哪些重大決策
二、改革開放的提出
1.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改革
師: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生: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大力提高發展生產力.
師: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大力提高發展生產力例如,改革單一的所有制結構,改革過于集中的經濟決策結構和統得過死的計劃經濟體制,改變分配制度上"吃 大鍋飯"的平均主義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社會生產力 ,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師: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是什么?
生:議論后回答,教師指出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師: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生: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
師: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應該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下,認真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實行分級分工分人負責,加強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的權限和責任,減少會議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認真實行考核、獎懲、升降等 制度。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手段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干部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充分發揮中央部門、地方、企業和勞動者個人四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社會主義經濟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普遍地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2.對外開放
師:對外開放的原則是什么?
生:是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遵循平 等互利的原則。
師:對外開放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師:全會還決定調整國民經濟,加快農業的發展。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
師:這些年來受了嚴重的破壞,目前就整體來說還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復和加快發展農業生產,堅決地、完整地執行農林牧副漁并舉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因地制宜、適當集中”的方針,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才能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此目的,必須首先調動我國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從這個指導思想出發,全會提出了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經濟措施。為此全會還提出了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和降低農用工業品銷售價格等各項措施。
3.歷史意義
師:正是由于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決策,從而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大轉折。請同學們結合具體的史實、參照教材中的評論討論: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生:閱讀課本后,概括出:第一, 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 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第二,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第三, 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
師:這次會議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揭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逐步開辟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從此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課后研討】
有人認為:“ 過 去人們對市場經濟的姓‘社’姓‘資’有疑問,這個問題在鄧小同志南方講話和十四大上已經解決了 。現在姓‘社’姓‘資’的問題進一步深入到姓‘公’姓‘私’的問題上來。目前姓‘公’姓‘私’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對目前所有制的結構和實現形式的不同認識”。你是如何認識所有制結構的姓‘公’姓‘私’的問題?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和查找有關資料,在課下就此問題與感興趣的同學交流一下。
思路:鄧小平曾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對于姓‘公’姓‘私’的問題的判斷,應該按‘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來統一認識,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課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8098.html

相關閱讀: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思想文化
社區歷史小調查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辛亥革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