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講述張謇興辦實業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狀況;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2、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我們的愛國情感;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近代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難點: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法、學法】:
【新課導入】:
【自學指導】
一、狀元實業家張謇:
張謇是哪里人?他提出了什么口號?回鄉創辦了什么企業?自主閱讀課文了解該企業的發展概況
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發展概況:
(1)從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發展概況是怎樣的?
(2)一戰期間,進入“黃金時代”的原因是什么?
(3)一戰后民族工業再度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4)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的原因是什么?
2、特征:
(1)總體落后,在 、 、 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
(2)發展很不平衡: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 部門,地區間的發展也很____________。
三、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近代交通:19世紀初______ _ _、_____ ___相繼傳入中國;
2、近代通訊: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架設______________,20 世紀初,又開辦了_____________。
四、文化生活的變遷:
1、______ __、_____ ___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
2、中國的新聞報業: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___ ________,是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報紙;
3、中國的出版事業: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_______ ______是近代中國歷
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五、社會習俗的變化:
從何時開始社會習俗發生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思維拓展】
同步訓練85、88頁探究題
【當堂訓練】
同步訓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6844.html
相關閱讀: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