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3課 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程標準:
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和平共處原則的主要內容。
2、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對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學習中,利用分析歸納和判斷的邏輯方法,使學生認識到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通過分析比較周恩來在萬隆會議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來高超的外交藝術,逐步培養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不懈努力的結果,認識到依法治國的必然性,認識到從專制到法制,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不斷強化民主法制意識。
方法:啟發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學生學習本課的導言。進而引入新課:
    第3課 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二、新課:
(一)、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首先請學生閱讀本節,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什么?
2、說一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憲法?它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學生考慮回答后,教師講解有關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第一課的一些內容相對比。并結合本目中課文中的“想一想”與“每課一得”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憲法是我國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性質(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是一部有別于以往資產階級類型的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表現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社會的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結合近代史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主與法制的奮斗歷程,使學生認識到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艱辛歷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法制意識。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此目可用問題教學法,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閱讀本目,了解本目有關內容。
思考:
1、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國際環境如何?
答: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遏制的封鎖,許多國家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心存疑懼。
2、我國為什么要開展外交活動,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遏制,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條件。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時侯提出來的?它與以往的帝國主義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表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對國際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周恩來與萬隆會議
本節可以引導學生自學,然后教師講述。
評論:你如何評價周恩來的外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8174.html

相關閱讀:社區歷史小調查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思想文化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辛亥革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