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這節課,你將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一戰后進行的一次分贓會議。請結合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對戰敗國進行宰割的史實,分析巴黎和會的本質。
2. 1922年,九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對此,毛澤東指出:華盛頓會議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請結合各帝國主義國家的目的所在,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 1919年在法國召開的巴黎和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A.協約國與同盟國的矛盾 B.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
C.英、法、日等國與美國的矛盾 D.英、美、法等國與德國的矛盾
2.操縱巴黎和會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有()。
A.英、法、美、日 B.英、法、美
C.英、法、美、意 D.英、法、日
3.下列選項對巴黎和會內容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B.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C.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日等國瓜分
D.由協約國成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的賠款總數
二、材料解析題
閱讀《九國公約》的有關材料
“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為適應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本國人民謀取──
(一)任何辦法,為自己利益起見,欲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濟發展之一般優越權;
(二)任何專利或優越權,可剝奪他國人民在華從事正當商務實業之權利,或他國人民與中國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從事任何公共企業之權利,抑或其范圍之擴張,期限之長久,地域之廣闊,致有破壞機會均等原則之實行者�!�
請回答:
1)公約中的“友邦人民”具體指的是誰?
2)公約中的“機會均等”對所有締約國都是均等的嗎?為什么?
3)該公約主要調整了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
4)引用該公約中的有關文字,說明這一矛盾是如何調整的?
【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于1919年和1921~1922年先后召開了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并建立了國際聯盟,從而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該體系的建立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一次重大調整,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在歐洲及遠東地區的矛盾,但它并未消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各種矛盾。
從建立的那天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就包含著各種矛盾,潛伏著未來沖突的根源。首先,戰勝國信奉“強權即公理”,通過不平等條約,使戰敗國處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從而加深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其次,由于分贓不均,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再次,帝國主義對戰敗國的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進一步加深了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正是由于存在這些復雜的矛盾,所以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崩潰、瓦解。
1923年,土耳其民族解放斗爭獲得勝利,粉碎了構成凡爾賽體系的《色佛爾條約》,打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缺口。1935年,德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大量擴軍;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河非武裝區,進一步破壞了《凡爾賽和約》。德國法西斯的擴軍備戰使凡爾賽體系名存實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破壞了《九國公約》,突破了華盛頓體系的束縛,華盛頓體系名存實亡。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瓦解。
【思維拓展】
通過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各國在歐洲和遠東地區的統治秩序。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和巨大的隱患,從一開始就是十分脆弱的。
請結合凡爾賽會議和華盛頓會議的內容,分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脆弱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838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
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