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2014屆歷史中考二輪復習專題卷-- 衣食住行的變遷、就業和社會保障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對聯折射出社會生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所反映的史實,,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澤東B.扎根農村干革命,廣闊天地煉紅心
C.食堂巧做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D.自主權打通富裕路,責任制架起幸福橋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不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自駕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
B.“低碳”和“原生態”生活成為時尚
C.輕松愜意地網上淘寶、購物
D.吃“公家飯”、端“鐵飯碗”成為大家的追求
3、在活動課上,小華為下面這張購物票證配上了說明文字,其中正確的是
①發行這種票證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
②這一張布票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發行的
③這是當時人們買布所需要的票證
④這一張布票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通用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建國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發行了大量的糧票、布票、油票、肉票……這是因為當時
A.為了收藏,發行票證B.物資豐富,敞開銷售
C.照顧貧困,方便使用D.物資匱乏,計劃供應
5、建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生著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陽),70年代看墻上(的掛鐘),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機、手機)。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
A.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
B.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變化
C.我國的輕工業發展很快
D.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
6、我們祖輩父輩都使用過糧票、布票、油票等票證,主要是因為那個年代
A.需要控制城市人口
B.提倡節儉,加強對居民購物的計劃指導
C.需要限制外來人口
D.經濟落后,物資不足,需要限制人們的購買量
7、我市越來越多的學生上學都是家長開小汽車接送,在我們感到舒適的同時,無形當中使得我們的城市道路交通時常出現堵塞。你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
A.優先發展公交事業B.加強交通管理
C.減少汽車數量D.發展地鐵等硬件設施
8、張浩在賓館為70歲的奶奶祝壽,當一盤新鮮的野菜擺在餐桌上時,奶奶驚嘆道:“這是我們那個時代用來充饑的野菜呀!”對這種現象的理解,正確的是
A.說明中國人的溫飽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B.說明人們懷舊心理比較強
C.教育年輕人要珍惜糧食
D.說明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觀念日益深人人心
9、2011年中國春晚流行語“愛我你就抱抱我”,下列流行語中,出現于新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一組是()
A.解放 土地 三大改造
B.總路線 “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
C.“文革”小組上山下鄉 造反有理
D.經濟特區 招商引資 一國兩制
10、改革開放后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新鮮詞語也層出不窮。以下詞語不屬于此類的是:
A.縫紉機、自行車、手表和收音機“三轉一響”B.國慶節“旅游黃金周”
C.失業、醫療、養老“吉祥三寶(保)”D.“自主擇業,競爭上崗”
11、下列能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生活變化的是()
①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上網里聊天、發E-mai1成為人們比較便捷的通信方式
③人們排著長隊買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磚房,90年代蓋樓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屬于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的是()
①電視機在城鎮家庭的普及率達100? ②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收聽廣播
③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④孩子們經常跟大人去茶館聽說書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
13、50年代看陽光,70年代看墻上(鐘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機)的現象主要反映了
A.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B.時間觀念的增強
C.通訊手段的進步D.消費觀念的變化
14、王維的爺爺說:“爺爺象你這么大的時候(15歲)一頓能吃5碗飯,你卻連2碗都吃不了!蓖蹙S辯解道:“你們那時吃飯只求‘吃飽’,我們現在吃飯不但要求‘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边@段對話說明改革開放以來
A.國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
C.青少年的體質有所下降D.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15、下列是我國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飲食消費品統計表,此表不能說明
年人均飲食消費品統計表(單位:公斤)
時間糧食肉類禽類奶類
1978年123.619.216.5
1996年73.532.810.721.4
A.民眾的主食消費減少,副食品消費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導致食品消費發生變化
C.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
D.由于物價上漲,人們減少了糧食消費
16、下列哪個詞語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現的()
A.“三轉一響”B.“藍(灰)色的海洋”
C.“鐵飯碗”D.安居工程
17、下列最能說明我國目前城鄉居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是
A.食品在總消費中的支出比例下降
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證
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飯饅頭
D.以大米為主食
18、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的表現不包括( 。
A.人口數量得到控制,質量得到提高
B.水資源和礦山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與保護
C.國民經濟高速發展
D.環境質量提高
19、“打破鐵飯碗”,是對改革開放中某項制度的形象比喻。那就是
A.醫療保險制度改革B.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C.住房制度改革D.就業制度改革
20、“打破鐵飯碗”“人才招聘會”“自主就業”等流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1、“打破鐵飯碗”、“人才招聘會”、“自主就業”等流行語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2、“打破鐵飯碗”、“人才招聘會”、“自主就業”等流行語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3、目前,我國所有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5%。這充分說明了
A.我國已成為發達國家B.我國就業制度不斷完善
C.3處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D.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
24、張大爺一家真不幸,他和老伴沒有工作,唯一的兒子又下了崗,但是他們一家被列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這屬于:
A.養老保險B.基本醫療保險C.失業保險D.社會救濟
25、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要憑糧票才能購買到糧食。1990年,廣東省宣布終止糧票的流通,1993年全國終止糧票的流通。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改革開放前我國糧食供應緊張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緩解了糧食緊張狀況
C.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D.農村改革率先在廣東開始
26、“跳槽”、“人才招聘會”等流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
A.人民生活的改善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7、“打破鐵飯碗”、“人才招聘會”、“自主就業”等流行語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8、“跳槽”“人才招聘會”“自主創業”等流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29、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始調整、變革。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①從前的“鐵飯碗”逐步被打破②自主擇業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③開始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④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邁出步伐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0、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
A.建立現代企業制度B.建立勞動保障制度C.建立社會保障制度D.消滅失業
31、“跳槽”、“人才招牌會”、“自主創新”等流行語的出現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32、張軍今年大學畢業并在某著名外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下列哪種待遇他不可能享受到的是?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B.養老保險
C.醫療保險D.“鐵飯碗”
33、“打破鐵飯碗”、“人才招聘會”、“自主就業”等流行語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制度的變化
3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就業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對我國公民就業敘述不正確的是
A.政府“統包統配”B.勞動者自主就業
C.市場調節就業D.政府促進就業
35、如圖,小明的在農村的爺爺因病進入孟海鎮衛生院治病,總共花費1000元左右,后來銀元又給報銷了750多元,一場大病僅花了250多元錢,小名的爺爺高興地說:這可多虧了這張卡
36、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就業制度的改革,而引發的新生事物包括
①持證上崗②就業培訓③公開招聘④人才市場自主擇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7、王蘭是一家企業的職工,2010年因病住院治療,在結算治療費時,她只支付了總醫療費的3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王蘭有( )
A.養老保險B.慈善家贊助C.失業保險D.基本醫療保險
38、2012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各地普遍較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標準;連續第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對全國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這說明黨和政府
A.重視社會保障B.完善就業制度C.發展信息技術D.促進兩岸交往
二、題()
五、()
七、綜合題()
39、材料一 2011年,為迎接中國共產黨90周年華誕,央視一套隆重播出了電視劇《中國1921》。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從改革春風到小康藍圖,90年波瀾壯闊,90年壯麗輝煌。
(1)材料中“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在“南湖紅船”上召開了什么重要會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長征壯歌”中被稱為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是哪一會議?(4分)
(2)“抗日烽火”中,國共兩黨重新合作,中華民族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試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3分)
(3)哪次會議的召開揭開了“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風”首先從農村吹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為了保障“小康藍圖” ,我們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二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斗歷程。
(4)請你沿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將材料中的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序。(3分)
40、2008年,電視連續劇《金婚》在全國熱播!督鸹椤芬跃幠牦w的形式了一對普通的中國夫婦(佟志和文麗)50年的婚姻生活,同時也折射出新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的社會變遷。請從下列鏡頭回放中,挖掘出相關歷史信息,回答問題:鏡頭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莊嫂生下兒子取名“躍進”。
鏡頭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將們有這樣一段對話:佟志說:“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將們將佟志夫婦推向門邊站著,一邊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動派!”
鏡頭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廠要和港商合資,動員職工買股票。
(1)莊嫂給兒子取名“躍進”,可以從中推斷當時全國正在掀起什么運動?(2分)針對這一運動我們應當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3分)
(2)鏡頭二發生在哪一歷史時期?該事件結束的時間?(4分)
(3)鏡頭三反映了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現象,改革開放是在農村實行了什么政策?(3分)
(4)以上三組鏡頭反映了新中國的歷史變遷,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3分)
41、各類購物票證退出歷史舞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較大發展。
42、2010年7月,小海大學畢業。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小海于8月16日被安排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他的家人為他有一個穩定的“鐵飯碗”而高興,認為小海這幾年的大學沒有白讀。上述有一處錯誤,請指出錯誤并說明理由。
錯誤:
理由:
43、無論是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明確的“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還是強調堅持科學發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問題是古今中外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榮的美國爆發經濟危機,股價狂跌,企業倒閉,失業人數激增。1933年,羅斯?偨y大刀闊斧地對金融、工業、農業等方面進行改革,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為失業者、兒童、老人、殘疾人提供社會救濟。政府大力投資,采取種種措施,雇傭了數百萬人,吸納了大量失業者,,使中下層民眾收入提高,新政推動美國經濟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
材料四:如圖是上海某調查組關于“公眾最為關注哪些民生問題”進行的一次調查所得的結果。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歸納古代孟子的為政思想。(1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政府應對危機時最能
體現“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特點的
一項措施是什么?(1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我國人民生活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趨勢?(1分)談談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1分)
(4)請從右圖任意選出一個你關注的因素,談談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2分,正確指出存在的問題1分,答出合理的解決對策1分)
44、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是薄一波同志寫給鄧小平的一幅挽聯。對這八個字,薄老后來解釋說:“一人千古,表達了我對小平同志的哀思;千古一人,是我對他的評價,是說他成就大業、功勛至偉!彼說: “小平同志的歷史功績,怎么估計都不過分。小平同志說,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人民還會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依我看,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人民還會在貧窮和混亂中摸索更長的時間!北∫徊ㄅc鄧小平相知甚深,他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鄧小平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的前無古人的重大貢獻。我認為,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ㄔd《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年第5期)
第一,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富起來。
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在民族獨立的基礎上,把中國的富強、民主、統一變成了生動的現實。
⑴鄧小平開創改革開放,首先是從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入手的。這里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指什么事件?(2分)
⑵1978年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的時候已經74歲了。從74歲到93歲,他用了20年的時間帶領中國基本告別了短缺經濟,改變了13億人的生活和命運。請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第二,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建設民主法制社會。
有人說,中國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其實,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首先是從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破題的。
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第四,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鄧小平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就是他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⑷鄧小平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你認為這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間范圍是什么?(2分)
45、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我國開始了歷史發展的偉大轉折,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請回答:(14分)
(1)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分)
(2)進入新時期后,我國政府在農村進行了怎么的改革?(2分)其結果如何?(2分)
(3)我國的國有企業是如何進行改革的?(2分)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就業觀念?(2分)
(4)我國現有五個經濟特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他們之間的根本區別是什么?請具體說明。(2分)
(5)綜上所述,我國探索出了怎樣的建設道路?(2分)
試卷答案
1.D
2.D
3.A
4.D
5.B
6.D
7.D
8.B
9.D
10.A
11.D
12.B
13.A
14.D
15.D
16.D
17.A
18.C
19.D
20.D
21.D
22.D
23.D
24.D
25.D
26.D
27.D
28.D
29.D
30.A
31.D
32.D
33.D
34.A
35.B
36.C
37.D
38.A
39.(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分);遵義會議(2分)。
(2)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①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洗刷中國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③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每小點1分,共3分)
(3)揭開改革序幕的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
農村改革的內容: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
保障措施:實施“安居工程”;完善就業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以及醫療保險制度等);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取消農業稅;對農村中小學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等等。(2分)(答出其中1項即可。)
(4)⑤④⑥①③②(3分;如果把①不是看作抗日戰爭而是看作是港澳回國,那順序排成⑤④⑥③②①亦可)。
40.
(1)①大躍進運動(2分)
②經濟建設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基本國情,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只要答出一點即可得3分)
(2)文化大革命;1976年(共4分)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分)
(4)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改善人民生活,順應民意,勇于改革;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意思正確即得3分)
41.對
42.錯誤:小海大學畢業后根據國家政策被安排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
理由:改革開放后,鐵飯碗被打破,拓寬了就業渠道,人們可以通過人才市場自主選擇職業,但不可能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所以,小海不可能在2010年被安排國有企業上班。
43.(1)孟子主張實行仁政(1分)
(2)推行“以工代賑”;大力興建公共工程(1分)
(3)變化趨勢:人均收入飛速上漲;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1分)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1分)
(4)選擇一個因素,問題表述清楚(1分),解決對策合理(1分)
如:關注—“醫療”,問題—“就醫難,看病貴”
對策—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等。
44.(1)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2)成就: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實行國有企業改革;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經濟特區;開放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2010年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等。答案符合史實即可。
(3)內容:實行政企分開、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人事制度改革等。答對兩點即可。
(4)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
45.(1)鄧小平理論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逐步告別“鐵飯碗”和“大鍋飯”,通過公平競爭獲得工作崗位
(4)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特區是社會主義制度,而特別行政區仍是資本主義制度。
(5)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5 Y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82577.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