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年中考歷史二輪雜交水稻、863計劃專題復習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4屆歷史中考二輪復習專題卷-- 雜交水稻、863計劃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下列圖片中為此做出過重大貢獻的的人物是

A B C D

2、張愛玲曾說:“歷史能供給卡通數不盡的偉大美麗的故事!比绻o卡通《現代中國輝煌的科學》提供素材,可以選取的是
①“兩彈”成功研制 ②“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③秈型雜交水稻④“東方紅一號”衛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1973年,他培育出的“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他“糧食安全保障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授予他“拯救世界饑餓獎”。他是
A.鄧小平B.焦裕祿C.鄧稼先D.袁隆平

4、在包頭開往青島的K712次列車上,每個餐桌都放上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等標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梢姟肮獗P行動”在全國的廣泛興起。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杰出貢獻的“雜交水稻之父”是
A.袁隆平B.孔繁森C.焦裕祿D.王進喜

5、愛國主義需要激情地表達,更需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水稻培育方面做出重要貢獻,被人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
A.袁隆平B.華羅庚C.鄧稼先D.侯德榜

6、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貢獻是
A.發明“侯氏制堿法” 8.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C.成功研制原子彈 D.成功發射東方紅l號衛星

7、他曾經榮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
A.楊利偉B.王選C.鄧稼先D.袁隆平

8、中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維護糧食安全一要堅守耕地數量,二要提高糧食產量。有人這樣稱贊中國的一位農業科學家“是他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他是
A.鄧稼先B.袁隆平C.焦裕祿D.錢學森

9、一位美國學者曾在書中高度評價我國的一位科學家:“是他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這里的“他”應是
A.袁隆平B.鄧稼先C.侯德榜D.錢學森

10、中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維護糧食安全一要堅守耕地數量,二要提高糧食產量。有人這樣稱贊中國的一位農業科學家“是他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彼
A.鄧稼先B.袁隆平C.焦裕祿D.錢學森

11、一位美國學者曾在書中高度評價我國的一位科學家:“是他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
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這里的“他”應是
A.袁隆平B.鄧稼先C.侯德邦D.錢學森

12、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糧食短缺,而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國各地的市場上卻糧食供應充足。下列人物為保障我國充足的糧食供應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鄧稼先B.袁隆平C.侯德榜D.詹天佑

13、曾經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袁隆平,其主要貢獻是:
A.原子彈 B.導彈C.人造衛星D.雜交水稻

14、有人說瓷器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也有人說秈型雜交水稻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那么與宋代著名的瓷都和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者對應的是
A.邢州、袁隆平B.越州、侯德榜C.景德鎮、袁隆平D.北京、侯德榜

15、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農業科學家是()
A.鄧稼先B.焦裕祿C.袁隆平D.許海峰

16、如圖,“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圖反映的是中國哪一位歷史人物()

A.焦裕祿 B.鄧稼先C.袁隆平D.李四光

17、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四光B.袁隆平C.鄧稼先D.王進喜

18、新中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的突出貢獻是(  )
A.建立了新的地質力學的理論和方法
B.主持設計武漢長江大橋
C.成功地培育了秈型雜交水稻
D.領導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制和實驗

19、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
A.王淦昌B.鄧稼先C.錢學森D.袁隆平

20、他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畢生的夢想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就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
A.侯德榜B.鄧稼先C.錢學森D.袁隆平

21、2004年他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經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有人作詩贊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
A.鄧稼先B.錢學森C.楊振寧D.袁隆平

22、1996年列入《863計劃綱要》并作為高科技術發展重點的是
A.信息技術B.生物技術C.能源技術D.海洋高技術

23、從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西歐提出了“尤里卡計劃”,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中國應對這一形勢提出了
A.科教興國戰略B.改革開放C.“863計劃”D.創建高新技術開發區

24、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西歐提出了“尤里卡計劃”、日本提出了“科學技術振興政策”。中國為了發展高科技,提出了
A.可持續發展戰略B.“863計劃”
C.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D.研制“兩彈一星”

25、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方向,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政府提出了()
A.“科教興國”戰略B.改革開放政策
C.一五計劃D.“八六三計劃”

26、1996年被列為“863計劃”的第八個領域的是(  )
A.海洋高技術B.激光技術C.生物技術D.信息技術

27、為迎接新技術革命,各國制定或提出了各種戰略性方案。我國跟蹤新技術發展進程的計劃是
A.“863”計劃B.“星球大戰”計劃
C.“尤里卡計劃”D.“今后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

28、下列成就在《863計劃綱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C.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D.“神州六號”發射成功

29、世界科技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1986年,為加快高科技的發展,在常熟籍院士王淦昌等科學家的倡導下我國開始實施
A.“863”計劃B.“希望工程”C.“科教興國”戰略D.西部大開發戰略

30、“863計劃”是一項發展高技術的計劃,下面不屬于這項計劃的是()
A.生物技術B.航天技術
C.信息技術D.外語技能


二、題()
31、
(1)隋朝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是;明朝長城的最西端是。
(2)“六度出海,終抵東瀛”稱頌的人物是;“驅除荷虜,一代英雄”稱頌的人物是。
(3)魏源在他編著的《》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胡適發表《》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4)1940年研制出世界先進制堿工藝的科學家是;1973年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的科學家是。
(5)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發生于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發生于年。

五、()


七、綜合題()
32、中國的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科學家層出不窮,他們是民族的脊梁。

請回答:(1)以上三位科學家的名字:圖一圖二圖三。
(2)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圖一圖二圖三。

33、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一幅農家對聯寫道:“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做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專注于田疇。讓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讓人們遠離饑餓。
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當年”分田與什么運動直接有關?“今歲”分田又指黨在農村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誰?他的“改變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說明了什么?(3分)

34、根據相關信息寫出相對應的內容(4分)
⑴我國關于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⑵中國舉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邊外交活動------
⑶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⑷“雜交水稻之父”------

35、(12分)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技術成就斐然, A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86年3月,王淦昌、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得到鄧小平的高度重視并立刻作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的批復,這就是 B的來歷。
材料二: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 C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約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 D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依據材料請回到: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8分)
A B
C D
(2)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

36、如圖,歷史興趣小組進行了一次新中國成就展,下面是他們搜集的一些圖片和設計的版面,請你也一起參加。

(1)請將以上四幅圖片的字母代號按其所屬類別填入對應的方框內。(4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除上述四個方面以外,你認為還可以從哪一個方面來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成就?請填入上圖中⑤空白方框內,并舉一例說明。(3分)
(3)通過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3分)

37、圖文對話歷史:每個歷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續寫著美麗的篇章。仔細觀察下列圖片:(14分)

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請回答:(1)圖一人物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貢獻,他主要的歷史功績有哪些?(4分)
(2)圖二人物為新中國的外交做出了貢獻。1953年,他同印度代表談判時,首次提出哪一重要原則?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他提出的哪一重要方針促成會議圓滿成功?(2分)
(3)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圖三人物功不可沒。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提出哪一重大決策,使中國人民從此走上富裕道路?在國家統一問題上,他從什么利益出發提出了哪一創造性構想?這一構想在哪些地方得以實現?(4分)
(4)在解決中國人民溫飽的道路上,圖四人物不斷地進行著艱苦探索。20世紀70年代,他做出了哪一重大貢獻?(2分)
(5)無論是為人還是凡人,他們的貢獻體現了共同的精神。上述歷史人物的貢獻體現了哪些共同的精神?(2分)

38、新中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突飛猛進。
(1)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
(2)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順利送入太空軌道,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3)1973年,農業科學家成功培育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
(4)1986年,我國開始實施《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計劃綱要》,后稱“”。

39、(7分)【科技改變世界】
A【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請問:
(1)培根所說的“在航行方面的發明”是指我國古代哪項科技成就?(1分)
B【近代歐美國家的科技革命】
(2)英美兩國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時分別走在前列。其走在前列的代表性的成就有哪些?請各舉一例(2分)
C【現代科技革命及成就】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對我們日常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是哪一項?列舉我國取得的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一例(2分)
D【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請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說明“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這一觀點。(2分)

40、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曾涌現出一大批具有時代象征意義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請你參與到某校九年級舉行的“走進歷史名人”的知識競賽活動中,回答下列問題。
活動一:識別歷史名人。(請將正確答案填在橫線上,6分)
(1)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創立了儒家學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是。
(2)她是唐代詩人,出生于成都,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女性的情感世界,至今,成都的望江公園里還有她的塑像。她是 。
(3)他是著名的農業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成功培育出秈形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國內外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
(4)他是意大利的卓越畫家,他創作的名畫《蒙娜麗莎》享譽世界。他是。
(5)他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敢于將教皇比作“兩只腳的禽獸”,大膽抨擊天主都會的野蠻與黑暗,倡導自由、平等。他是。
(6)他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很多電器產品,正式注冊的發明就有一千三百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他是。
活動二:感悟歷史名人

圖10圖11
(7)一個偉人就是人類歷史的一座豐碑。我們可以從圖10和圖11所示的這兩位歷史偉人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財富?(2分)
活動三:評價歷史名人。
(8)學會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請你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總結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2分)

41、(8分) 關注民生,關心和改善群眾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建國后,為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開展了什么運動?(2分)
(2)為解決人民生計問題,我國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你知道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誰嗎?(2分)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4)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農業問題?偨Y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的經驗教訓,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么原則?(2分)

4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簡稱“三農問題”,它關系到農民的利益、國家的安寧和社會的發展,歷來是古今中外許多國家關注的重大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許再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獲得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同一時期的美國為滿足人民對土地問題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提出的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是什么?(3分)
材料二

(2)觀察材料二從F到G我國糧食總產量呈現的趨勢,說說其出現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 2012年2月1日,中央發布了名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該文件突出強調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今年“三農”工作的重點。
(3)材料三充分體現了我國對農業科技的重視。請列舉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技創新上的標志性成果。(1分)
(4)你認為古今中外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意義?(2分)

43、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幅農家對聯寫道:“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做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贝宋痰从诿瑢W⒂谔锂,以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讓人們遠離饑餓。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當年”分田與什么運動直接有關?(1分)“今歲”分天又指黨在農村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從“當年”到“今歲”之間,黨在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指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誰?(1分)他的科研成果“改變了世界”說明了什么真理?(1分)

4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

材料二: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12日就核電站在地震中受損召開緊急會議。日本11日遭遇8.8級大地震后,福島第一核電站機組自動停止運行,用于冷卻核反應堆的緊急發電機也全部停止運行,反應堆容器中的氣壓已達到設計值的1.5倍。之后,福島第二核電站3個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也出現故障。――中新網2011年3月12日
材料三:強震重創日本經濟 國際金融市場廣受波及――2011年03月12日新華網
回答問題:
(1)材料一圖片中事物的動力裝置依次是什么?圖片所涉及的科技革命對當時資本主義發展最主要的影響分別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提及的“核電站”是第幾次科技革命的產物?期間我國在科技領域已經實行的代表性創新計劃是什么?這次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格局的主要影響是什么?(3分)
(3)材料三說明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趨勢是什么?(1分)我國如何應對這種經濟發展趨勢?(1分)

45、(11分)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90載艱苦卓絕,90載榮耀輝煌。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復興的奮斗凱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1921年哪次會議的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分)該會議選舉誰為中央局書記?(1分)
(2)分別說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召開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名稱。(2分)
(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率先提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什么?(1分)列舉一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1分)
(4)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黨和政府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1分)與此同時,我國對外開放也開始起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方奇跡”。哪一經濟特區被外國人稱為“一夜崛起之城”? (1分)
(5)20世紀80年代,面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國實行哪項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1分)2008年“神七”飛天圓滿成功,此項成就屬于該計劃中的哪一領域?(1分)
(6)在90年的風雨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鑄就了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比如長征精神等。請你談談對長征精神的理解。(1分)

46、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閱讀下列鄧小平的論述,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鞍疡R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材料二: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要抓住有利時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什么?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轉折?(2分)
(2)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在科技教育方面有何舉措?(舉出兩例即可)(2分)
(3)結合材料思考鄧小平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貢獻是什么?(2分)
(4)結合中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我國制定發展戰略應該注意什么?(1分)

試卷答案
1.B
2.A
3.【解析】本題考查現代農業科技,題目中展示的是“秈型雜交水稻”,根據課本即可得出是袁隆平,屬于基礎知識。
4.【解析】本題考查的現代的農業科技,根據所學袁隆平符合題意,A項正確BCD不是農業科學家。
5.【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現代科技,題目中的“水稻之父”是指農業方面的,選A項BCD不是農業方面的專家。
6.【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現代的農業科技,袁隆平是農業方面的科學家,其主要貢獻是B項,C是軍事方面的D也不是農業方面的A是指侯德榜。
7.D
8.B
9.A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C
19.D
20.D
21.D
22.D
23.C
24.B
25.D
26.A
27.A
28.D
29.A
30.D
31.【解析】本題考查的課本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根據課本即可做出,是基礎知識的再現,難度不大。
32.(1)圖一是畢升、圖二是侯德榜、圖三是袁隆平。
(2)他們的主要成就分別是發明活字印刷術;發明“侯氏制堿法”;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33.(1)土地改革(1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
(2)袁隆平 (1分) ;秈型雜交水稻 (1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分)
34.(1)民族區域自治(1分)
(2)上海APEC會議(或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1分)
(3)九年義務教育(1分)
(4)袁隆平(1分)
35.(1)1964年“863計劃”神舟九號天宮一號
(2)政府的重視;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投入及海外學者的回歸;1978年,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36.(1)A、B、D、C
(2)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民主法制等(舉例符合史實即可)
(3)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家日益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等。
37.(1)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新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
(3)改革開放;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國兩制;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4)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
(5)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不怕吃苦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奮力拼搏的精神;勇于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等。
38.(1)1964(2)東方紅1號(3)袁隆平(4)八六三計劃
39.(1)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1分)
(2)英國:蒸汽機(或珍妮機或火車機車)(1分)
美國:電燈(或電報、電話、飛機等)(1分)
(3)計算機(1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或氫彈爆炸、人造衛星發射、神州飛船系列發射、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等,任舉一例即可,1分)
(4)汽車的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便利了人民的生活,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1分);但是汽車排出的大量尾氣污染了環景(1分)。(或電子計算子在幫助人們更加便利和更快地分享來自世界各地信息的同時,犯罪分子也會利用網絡犯罪,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損害了身心健康等,言之有理即可。但所舉例子必須“結合日常生活”)
40.(1)孔子(1分)
(2)薛濤(1分)
(3)袁隆平(1分)
(4)達?芬奇(1分)
(5)伏爾泰(1分)
(6)愛迪生(1分)
(7)開掘進取、勇于創新、不折不撓、淡泊名利等。(每點1分,共2分,言之成理、任答兩點即可)
(8)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客觀地進行評價;偉大復到“史由證來,論從史出”;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去分析;看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否條例人民的愿望等。(2分,任答一點即可)
41.(1)土地改革(2分)
(2)袁隆平(2分)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或包產到戶、包干到戶)(2分)
(4)堅持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要適應生產力發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42.(1)充足的自由勞動力與資本(1分)《宅地法》(1分)平均地權(1分)
(2)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2分)
(3)袁隆平培育秈型雜交水稻(1分)
(4)農業政策的調整要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43.(1)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分)
(3)袁隆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分)
44.⑴圖一是蒸汽機、圖二是內燃機
圖一中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最主要的影響是: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圖二: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推行863計劃、促進國際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⑶a: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b: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45.(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或中共一大)(1分);陳獨秀(1分)
(2)遵義會議(1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分);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或中美雙方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答對其中一點就可得1分)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深圳(1分)
(5)863計劃(1分);航天技術(1分)
(6)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所有敵人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或革命的樂觀主義);團結友好,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寫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均可得1分)
46.(1)標志:1956年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或三大改造)(1分)原因:它完成了黨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或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1分)
(2)實施八六三計劃,頒布義務教育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倆條即可,2分)
(3)領導中國人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答對任倆條即可,2分)
(4)理論聯系實際,從本國國情出發;或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法制,依法治國。(合理即可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82715.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