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秋期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七年級學情調研歷史試題
(考試形式:閉卷 滿分:50分)
一、單項(本大題共15小題,每題1分,計15分。)
1.“我自元謀,你自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立行走。”這是在網絡上頗為流行的詩句。詩中“自元謀”的遠古人類生活的年代居今
A.約二三百萬年B.約一百七十萬年C.約七十至二十萬年D.約三萬年
2.圖片與字一樣承載著歷史,一圖勝千言。關于右列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較為準確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農業
C.貧富分化
D.采集狩獵
3.“民以食為天”,從野食充饑到農耕種植是人類生活史上的飛躍。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遠古居民是
A.北京人B.元謀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4.相傳建宮室、造車船、制衣裳等,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初祖”的是
A.黃帝 B.堯 C.舜 D.禹
5.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劇,能夠出現的情節是:
A.黃帝和炎帝共同視查大禹治水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
C.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D.堯發明字、編制樂譜
6.下列有關我國夏、商、周三代興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湯滅夏建立商朝
C.盤庚建立殷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7.河南安陽歷史悠久,化遺存豐富。關于下列圖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圖一:司母戊鼎 圖二:甲骨 圖三:殷墟宮殿復原圖
A.圖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鐵業十分發達
B.圖二說明商朝已有了比較成熟的字
C.圖三表明安陽曾經是商朝統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圖支持了安陽是我國著名古都的觀點
8.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③處建立的政權應該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東周
9.右圖的連環畫講述了下列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齊桓公 B.晉公
C.吳王闔閭 D.越王勾踐
10.被稱為兵家鼻祖的是春秋晚期的軍事家是
A.孫武 B.孫臏 C.蒙恬 D.李耳
11.下面是秦朝統一度、量、衡的圖片,秦始皇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六國遺跡  B.方便商品流通
C.完善經濟體制 D.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贝寺撍婕暗臍v史事件分別發生在
A.春秋和戰國 B.秦末和春秋 C. 西周和戰國 D.秦初和漢初
13.中華明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化是中華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人物中屬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韓非
14. 請根據右圖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說的
歷史人物是
A.扁鵲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15.著名學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筆,曾經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優美的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馳,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田地輸送汩汩清流!闭埮袛,余秋雨筆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 B.鄭國渠 C.大運河 D.靈渠
二、判斷正誤(寫對或錯。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計10分)
16.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
17.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打制石器,種植水稻,住著半地穴式的房子。
18.距今約四五千年的炎帝和黃帝是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
19.公元前771年,周厲王在位時發生國人暴動。
20.商周時期,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化代表作品有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
21.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稱霸的霸主。
22.我國最早的字是“甲骨”,我國有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3.屈原是春秋末期楚國人,代表作《離騷》,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定為世界化名人。
24.湖北隨州出土了戰國時的整套編鐘,這是當時的計時工具。
2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三、材料和(本大題共25分)
26.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
材料二:見右圖
(1)兩則材料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1分)周天子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制度?(1分)周天子分封的對象主要有哪些人?(2分)

(2)國君(即諸侯)擁有什么權利?(1分)他們對周天子有哪些義務?(3分)

27.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進行變法,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讀《戰國形勢圖》及材料:
材料一 《戰國形勢圖》(見右圖)
材料二 商鞅合并小都、小鄉、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采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李斯《諫逐客書》
請回答:
(1)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國家名稱。(注意:只填寫在下列橫線上,不用填在圖上。)(4分)
A. ▲ 。 B. ▲ 。
C. ▲ 。 D. ▲ 。
(2)各國為增強國力,紛紛招攬、任用賢能之士,實行變法。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概括這則材料所反映的兩項內容。(4分)

(3)依據材料三,你能概括說出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嗎?(2分)

28.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你對秦始皇的印象如何?并請你從功過兩方面評價秦始皇。(7分)

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計15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BCACCABDADBCAA
二、(計10分)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對錯對錯對對錯對錯對
三、材料和(計25分)
26.(1)分封制。(1分)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鞏固統治)。(1分)有周王自己的親屬以及功臣等((2分)
(2)統治受封地區,可以將所轄區域的土地和人民再進行分封。(1分)他們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3分)
27.(1)A:秦國;B:楚國;C:齊國;D:燕國。(4分)
(2)商鞅變法。(2分)建立縣制;獎勵生產(耕織或耕戰)。(2分)
(3)改變舊的風俗;民富、國強;百姓樂意為國家出力;諸侯歸附;疆域擴大;(任答兩點即給2分,如學生只回答“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給1分。)
28.秦始皇是位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又是一位暴君,功大于過。(1分)
功:(1)滅六國,完成國家的統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分)
(2)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1分)
(3)統一字、貨幣、度量衡等有得于社會經濟化發展。(1分)
過:(1)焚書坑儒,摧殘了中國古代化(1分)
(2)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嚴酷,生活腐化,激化了社會矛盾。(1分)
(建議:如試卷批閱后發現學生得分較低,可再讓學生開卷做一遍,然后再講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39159.html

相關閱讀: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