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卷(北師大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 漣水縣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試卷(七年級)
歷 史試題
考試時間:共50分鐘 試卷滿分50分
一、單項(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4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
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
2.小劉同學通過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欄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的房屋進行 比較,歸納出這兩種建筑風格不同的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是
A.我國南北地域自然環境有重大差異 B.種植農作物的需要
C.為了宏揚個性 D.不 屬于同一原始居民
3.圖片與字一樣承載著歷史,一圖勝干言。關于下列圖 片反映的歷史信息較為準確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農業 C.貧富分化 D.采集狩獵
4.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是
A.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二代國王
C.約公元前1600 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
D.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5.恩格斯說:“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贝呵飸饑鴷r期農業生產的發展體現在
①鐵器的使用,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②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③商鞅變法④都江堰是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右圖的連環畫講述了春秋時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齊桓公 B.晉公
C.吳王闔閭 D.越王勾踐
7.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大的變法。他的變法措施中體現了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8.右圖的秦代磚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遼闊,人口眾多
B.國家一統,中央集權
C.法律嚴苛,覆蓋全國
D.交通發達,經貿昌盛
9.在中國歷史上,國家大一統的觀念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基礎,這種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形成開始于
A.炎黃部落聯盟的組成 B.堯舜時期“天下為公”的傳說
C.儒家思想的影響D.秦、漢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
10.對下面兩幅圖片的理解最為準確的是

A.春秋爭霸 B.戰國爭雄 C.百家爭鳴 D.秦的統一
11.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屬于他的功績的是
①滅掉六國,實現統一 ,
②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③統一字、貨幣、度量衡
④采用科舉制選官
⑤修建阿房宮和驪陵墓
⑥修建靈渠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l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突出的積極作用是
A.促進了西漢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
B.確立了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的地位
C.鞏固了國家大一統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科 t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二、非(本大題共3題,第1 3題1 0分,第14題9分,第1 5題7分,共26分
1 3.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商鞅變法”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
商鞅變法的措施: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
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
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一一摘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角色扮演】
(1)根據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一位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5分)
【理解學習】
(2)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商鞅變法確立中央對地方管理的措施 是什么?(2分)
【方法探究】
(3)對商鞅變法的評價, 黃鵬和劉芳產生了分歧(見下圖)。你認為評價歷史上變法(改革)成功或失敗的方法是什么?(3分)

14.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孔子辦學不問出身貴賤,先后培養的學生有3000人。他對不同的學生,給以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的教育他,凡是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鬃优滤笆В投谒彩乱嗾埥谈感忠院笕プ!瓕W生樊遲向他請教怎樣去耕田種菜,他認為學習那些只是沒有出息。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予的什么教育思想?(2分)
(2) 結合所學內容,孔子教育學生應有怎樣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根據孔子對教育的貢獻,請你用一句話對他作一簡要 評價?(4分)
(3)根據上述材料說一說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體現在哪里?(2分)
(4)孔予的思想對我國歷史有什么影響?(2分)
15.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左傳》中記載:“昔武王克商其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薄盾髯樱逍А氛f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1分)
材料二:

(2)材料-反映出秦朝采取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分)
材料三:“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秦儒生淳于越
(3)說一說材料三中的儒生對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觀點?西漢建立后,漢初統治者采取什么政治制度?(2分)

材料四:主父偃說上日:“古者諸侯地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而合縱,以逆京師……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 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鄙蠌闹。
(4)材料四反映了西漢政權出現了什么問題?材料中的“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
(5)從以上制度的更替變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1分)

j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39332.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