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
答案
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題號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題1分,共60分)
1.“知彼知已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是哪個 軍事家的名言()A.龐涓B.孫武C.韓非D.孫臏
2.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環保意識的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
3.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思想來源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4.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思想來源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這種辯證思想出自于()A.《論語》 B.《離騷》 C.《道德經》 D.《孫子兵法》
6.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B.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著后人起來推翻殘暴的統治
C.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
7.下列重大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征。其中完成于秦朝的有①都江堰②萬里長城③靈渠④京杭大運河()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③④
8、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最主要動力。首先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人是()
A、周文王周武王B、陳勝吳廣 C、項羽劉邦D、蒙恬李斯
9.小明想了 解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情況,你會向他推薦()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10、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給朋友寫一封信,所寫字體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小篆或隸書C.楷書D.草書傲視群雄,兼并六國,統一了文字、
11、貨幣、度量衡,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帝王是()
A.秦始皇B.漢武帝C.隋文帝D.成吉思汗
12、秦國成為戰國七雄實力最 強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A、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改革B、正確的軍事策略C、正確的外交策略D、重視水利,發展生產
13、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那么,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9年
14、毛澤東講“百代都行秦政制”,這個“制”指的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宗法制D、世襲制
15、秦末農民起義中發生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
A、牧野之戰B、城濮大戰C、長平之戰D、巨鹿之戰
16.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漢朝
17.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頒發圣旨,讓各地作迎駕準備,圣旨上文字的書寫應該是()
A、金文B、甲骨文C、楷書D、小篆
18.“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唐?李白。此詩稱頌的歷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齊桓公C.周武王 D.漢武帝
19.秦統一后,為加強封建統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設立的是①太尉、谪┫唷、塾反蠓颉、芸な亍、菘h令( 。〢.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⑤
20.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這一稱呼最早始于( 。
A.黃帝時期B.夏啟時期C.秦始皇時期D.漢武帝時期
21.為鞏固統一,加強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秦朝統一了文字。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使用的文字是( 。
A.大篆B.小篆C.隸書D.楷書
22.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開拓疆土,加強集權,強化專制,其中,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的措施是( 。
A.建立專制集權統治制度B.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C.焚書坑儒D.開靈渠,修長城
23.在下列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帝王──秦始皇有關①打敗北方的匈奴人②統 一六國③統一度量衡和文字④修筑長城⑤實行焚書坑儒⑥思想上確立了儒家學說的主導地位(。〢.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
24.秦朝末年爆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導致這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是( 。
A.秦朝實行暴政 B.各地民族矛盾的尖銳C.秦朝土地的高度集中 D.徭役賦稅的繁重
25.如果編演電視劇《秦始皇》,秦始皇要在中央設置官職,應該不包括()
A、丞相B、司隸校尉C、御史大夫D、太尉
26.秦朝末年,民間流傳著“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你認為導致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陳勝、吳廣起義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宮D.項羽、劉邦起義
27.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爆發了農民起義,這次起義的領袖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領導這次起義的領袖是( 。〢.陳勝吳廣 B.劉邦 C.項羽 D.項梁
28.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在我國廣泛流傳。秦朝修建長城的主要目的是( 。
A.防御匈奴的進攻B.為了傳揚后世 C.為了顯示秦朝的強大 D.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來源:學&科&網]
29.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讓全國各地的人民知道秦國的法令與治國政策,最有效的辦法是( 。
A.統一貨幣B.統一度量衡C.統一文字D.焚書坑儒
30.秦國在統一后,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
A B C D
3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的地點是() A、陳村B、沛縣C、大澤鄉D、漁陽
32.電影《英雄》中刺客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種寫法,互不相同”,秦王說“統一以后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一律廢掉,只留下一種寫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國家統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②秦統一以后,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③文字的統一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統一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3.秦國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是()
A.牧野之戰B.城濮之戰C.馬陵之戰D.長平之戰
34.秦朝“三公”的權限中,屬于御史大夫的是()
A.負責管理軍事B.負責監察百官C.幫助皇帝處理政事D.負責皇帝的起居
35.以下人物中曾屬于秦末農民戰爭領袖的是①陳勝②吳廣③張角④劉邦⑤項羽()
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④⑤
36.對推翻秦朝統治起決定性作用的戰役的是()A.長平之戰B.巨鹿之戰C.城濮之戰D.馬陵之戰
37.“伐無道誅暴秦”所指的事件是()A.焚書坑儒B.牧野之戰C.楚漢之爭D.大澤鄉起義
38.秦統一的歷史意義在于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谟欣谏鐣洕陌l展 ③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苡欣诎l揮秦始皇個人的權威()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9.我國封建社會長期沿用的郡縣制度,開始于()A.春秋B.戰國C.秦朝D.西漢
40.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歷史作用而言應該否定的是()
A.推行郡縣制B.統一貨幣、度量衡C.焚書坑儒D.修筑萬里長城
4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崩畎走@首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陳勝、吳廣起義B.楚漢之爭C.商鞅變法D.秦統一六國
42.秦始皇雄才大略。開創封建中央集權制之先河。其重要舉措是()
A.推行郡縣制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C.開創科舉制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3.楚漢戰爭的性質是()A.農民起義B.統治階級內部的 戰爭C.平民起義D.奴隸主鎮壓奴隸的
44.曾有人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秦朝時期()
A.社會治 安混亂B.國民素質不高C.人民法制觀念淡薄D.刑法嚴酷
45.為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在中央設置()來分管監察。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46.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在全國分為()個郡。A、30B、32C、36D、40
47.焚書坑儒”()方面的書必須焚燒。A、醫藥B、占卜C、種植D、儒家詩書
48.驪山是秦始皇的()A、行宮B、書房C、花園D、陵墓
49.在聯合國大廳懸掛著一則孔子名言,被認為是處理國家間往來的至高準則。這則名言是()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D.有朋自遠方來,不亦爾乎
50.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解救被秦軍圍困在巨鹿的軍隊 ,楚軍過了漳河后只保留了三天的軍糧,將隨身攜帶的鐵鍋砸破,把船鑿沉,并燒掉了軍營。描寫這一事件的成語是()
A、退避三舍B、圍魏救趙C、破釜沉舟D、負荊請罪
二、分析題(本大題共6小題,51題10分,52題9分,53題10分,54題7分,55題4分,56題16分,57題6分,共分)
51.大家都知道商鞅變法,據《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后,守舊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商鞅被處死。請回答:
(1)商鞅變法發生在哪一年?(1分)
(2)變法令中促進農業生產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增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機構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
(3)你認為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1分)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4分)
52、請簡要說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9分)
53、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我國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請你回答下列與秦朝有關的問題:
⑴為了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規定最高統治者稱什么?(1分)
⑵為了輔佐最高統治者,中央政府設置了哪三個重要官職?(3分)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⑶為了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秦朝統治者又實行了哪三個統一?(3分)
⑷秦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這么多措施,可結果卻是二世而亡,這是為什么呢?(2分)
54.秦朝在我國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請結合所學知識,對此進行說明。(7分)
55、關于修長城的歷史影響,有人認為它主要是積極的,但也有消極的作用有人卻認為它主要是消極的,但也有積極的意義。你同意那種看法?請根據你的理解,闡述你同意這一看法的理由。(4分)
56、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對秦始皇進行評價。(從他推進和阻礙歷史進程影響兩方面進行評價)(16分)
57、識圖,回答問題:(6分)
(1)這是秦朝哪位皇帝加強經濟的措施?(1分)
(2)他統一全國的錢幣和文字分別是什么?(2分)
(3)他實行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2分)
七年級歷史(上冊) 練習題(四)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小題,每題1分,共50分)
題號1234567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DDCBBBDBAACBDCDABC
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 4353637383940
答案BCBDBBAACDCDDBDBDACC
題號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DABDCCDDDC
二、分析題(本大題共6小題,51題10分,52題7分,53題10分,54題7分,55題4分,56題16分,57題6分,共60分)
51.(1)公元前356年(1分)
(2)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措施: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3)成功了(1分);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守舊貴族的反對,商鞅被處死,說明了守舊勢力的猖狂和統治者的昏庸。但商鞅雖死,變法還是獲得了成功。因為經過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4分)
5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①政治上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在中央設置三公九卿(1分)、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1分);②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3分);③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1分);④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筑長城、統一東南、嶺南地區、興修靈渠。(3分)。
53、(1)皇帝(1分)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分)郡縣制度(1分)
(3)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3分)
(4)秦朝統治者實行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2分)
54.(1)自公元前230~221年,秦先后滅掉六國,完成并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分)
(2)秦統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度來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這些制度和措施,為后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2分)
(3)秦因暴政而滅亡的教訓為西漢統治者引以為戒,從而促成了西漢初年盛世局面的出現。(2分)
(4)秦長城是中國古代最雄偉的建筑之一。(1分)
55、答:(1)積極方面:長城抵御了匈奴等族的騷擾,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聞名世界,是人類文明的一分寶貴的遺產。(4分)
(2)消極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中原人民與北部少數民族的生來不利于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它是統治階級濫用民力的產物,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社會經濟和社會生產的發展;長時期內末起到軍事防御工程的應有作用。(4分)
56、答: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歷史上少有的暴君(2分)。他順應歷史潮流,結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2分);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 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6分);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從這一方面來說,秦始皇不愧為千古一帝(2分)。但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大興土木、制定殘酷的刑法,因此說他是暴君(4分)。
57、答:(1)秦始皇贏政;(1分)
(2)圓形方孔錢和小篆;(2分)
(3)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4756.html
相關閱讀: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