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04山西省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2??16題(10分)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2、聯系兩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將軍”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

13、甲段中加點的兩個字,“胄”的讀音是 :“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點詞語“不毛”的意思是 (3分)
1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標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1分)
15、“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體現“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2分)

16、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3分)(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12. 先帝
13.Zhòu; 親自 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14、恢復漢室一統霸業(或:“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 興復漢室”“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等)
15、“天下計”?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6、有關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關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等
有關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05荊門一、文言文(共13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3.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挾持,控制
B.利盡南海 利:利用
C.國險而民附 附:歸附
D.時先主屯新野 屯:駐扎
4.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①賢能為之用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義者也
C.①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②輟耕之壟上
5.句子翻譯(3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譯文:
6.填空(3分)
選文中諸葛亮對三方形勢的分析十分準確: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 優勢;分析孫權,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優勢;分析劉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優勢,也指出了他軟弱無能的一面,此為劉備爭霸天下定下了大計
7.簡答題(3分)
選文中“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一句,反映了諸葛亮什么樣的思想?

3.B 4. 5.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這個意思嗎?(本題要注意“殆”、“資”及反問語氣,翻譯意思對即可) 6.兵力(或“軍事”、“軍隊”)人才、民心(只答一詞亦可)、物產(或“物資”) 7.天命觀 (或“唯心主義”,意思對即可)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06天津
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回答1721題(12分)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乙】班超字仲升,扶風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1”
注釋:①扶風: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徐縣.漢朝縣名④永平:漢明帝年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聞名于世
17.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具體含義(2分)

①由是先主遂詣亮( ) ②不恥勞辱( )
18.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19.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2分)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譯文: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2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21.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答: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6. (2分)充乎天地之間 稱其氣之小大(每句1分,有錯漏不給分)
17.(2分)①去拜訪 ②以……為恥辱(認為……是恥辱)(每詞1分)
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寫不給分)
19. (2分)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雇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
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
20.(2分)通假字:研 本字:硯(各占1分)

21. (4分)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面描寫,如甲文開頭的話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屬正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面描寫;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而描寫不同之處是,甲文以側面描寫為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寫有對行為的描寫和對外貌的描寫;乙文的正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但無對外貌的描寫甲文的側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乙文的側面描寫只有對行為的描寫(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異同各占2分,不結合文本扣一半分)
2006安徽濉溪
(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3分)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
(2)由是先主遂詣亮 (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2)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
17、翻譯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18、回答下列問題(4分)
(1)甲文段著重記敘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哪兩件事?表明作者高潔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寫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請作簡要說明
15、(1)拜訪 (2)到……去,這里有“去拜訪”之意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6、(1)因為 (2)總共
17、(1)我原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只希望在動亂的年代中茍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當時一般人沒有誰同意他這種比附
18、(1)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側面寫徐庶的推薦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蘭州市2007
二、文言文閱讀(共23分)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題.(11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9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以弱為強者 B 曹操比于袁紹

賢能為之用 信義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國 D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此誠不可與爭鋒 爭鋒:

⑵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資:
⑶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總攬英雄 攬
11.諾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4分)
9.(3分)D
10.(4分)
(1)爭強、爭勝
(2)資助、給予
(3)興旺富裕
(4)招致、羅致
11.(4分)
對曹操“不可與爭鋒”(1分);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1分);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會,然后進取中原(2分)(意思對即可)
課外相關文段
2008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12分)
2008年岳陽市
(二)文言文比較閱讀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官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節選自《燕昭王求賢》,有刪改)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注】①厚:豐厚,用做動詞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虛數④致:招來⑤見事:被任用⑥湊:聚集,奔赴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許先帝以驅馳( ) (4)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茍全性命于亂世 / 況賢于隗者乎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臣聞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遂許先帝以驅馳 /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10.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只劃一處)(2分)
士爭湊燕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譯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譯文:
12.結合兩篇選文,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2分)
8.(1)此(或“這”,或“這件事”)(2)身份低微,見識短淺(3)答應(4)買
9.B
10.士/爭湊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廬拜訪我,向我詢問當時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馬送到燕國
12.思賢若渴,尊重人才,虛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出師表》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024577.html

相關閱讀:“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