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議論文閱讀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議論文閱讀(一)

(本試卷總分60分 測試時間:45分鐘)

(2018?哈爾濱)一、閱讀《心系一處,難能可貴》,回答問題。(15分)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為就應該“心系一處”的道理,但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處”的人并不多。“心系一處”,難能可貴。

②做到“心系一處”,需要具有頑強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在40歲時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人問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說:“與物理無關的事我從來不參與。”事實的確如此,幾十年來他始終把精力集中在科學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奧秘上。他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有時候連續四五天不睡覺,正是憑著這股韌勁,他的實驗獲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處”,需要守住內心的寧靜。在這個越來越繁華的世界,人們的目光能夠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確不易。作家蘇童一直以來潛心創作,心無旁騖。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編成電影后,他名聲大噪,上門的采訪者、崇拜者絡繹不絕,但是蘇童很冷靜,他對記者說:“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我是過室內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靜,現在更安靜。”另一個作家張煒則奉行‘三不主義“不看熱鬧的書,不去熱鬧的地方,不交熱鬧的朋友。對于許許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處”。

④“心系一處”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執,而是繁華過后的覺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單純,而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境界。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處”能讓你學會堅持,給你重振雄風的希望;當你處在人生的峰巔,“心系一處”能讓你保持清醒,帶給你再創輝煌的動力。 (選文有刪改)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為例證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第③段中加點的“門外的繁華”和“我的繁華”的含義分別是什么?(4分)

4.為什么說“‘心系一處’是一種智慧”? (4分)

(2018?中考改題)二、閱讀《打造心境》,回答問題。(15分)

①女作家畢淑敏主張“造心”,心為血之海,打造平衡心境,在生活中尋找快樂,尋找自慰,尋找解脫,也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有了前進的勇氣。

②打造,首先離不開打磨,卻不是把自己打磨的光禿禿、滑溜溜,當是“守”和“磨”并進,守住實誠,磨去空泛,打造成熟;守住底線,磨去狹窄,打造寬宏……

③學者于丹說:我就一個字,“守”。無名前,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后,要守得住名利的誘惑。守和受相通相連,“守”就要從忍受到接受到享受,“受”的境界達到了,守便有所成。人生跌宕起伏,順逆交錯,成敗輪轉,受不住,就可能失身落水;社會浮躁難耐,花樣百出,怪招迭迭,守不住,就可能誤入左道旁門;現實誘惑多多,溫情脈脈,咄咄逼人,放不下,就可能成為俘虜。

④打造,還有鍛煉之意,不但要自我開脫,更要自我開拓。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有一句名言:“人生如牌戲,發給你的牌代表決定論,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卻是自由意志。”打錯牌、打臭牌、,打敗牌,根本原因在自己,不得怨天尤人。

⑤作家二月河曾長期處于人生的最底層,當年開過山、放過炮、打過炮眼、挖過煤,什么苦活累活險活都干過,然而,他沒有放棄人生追求,刻苦磨礪,成為著名歷史小說作家。他說:“人生在最底層有一個好處,就是無論從哪個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這種努力可能痛苦,可能吃力,咬牙挺住,堅持不懈,就會有收獲。“孤云出山,去留一無所系,明鏡高懸,靜躁兩不相干。”人難達此境界,有些不平衡感是正常的,問題在于怎么看待。怒氣沖天就會喪失理智,隨波逐流就會打折人生,努力向上就會柳暗花明!兜茏右帯吩唬“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面對優秀,就得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面對機會、運氣,當知其垂青有準備之人;面對拉關系、走后門等不正當手段,用不著羨慕,也不必妒忌,各走各的路。巧飾不如拙成,老實常在,欺騙生活的人多是自種苦果。

⑥法國作家雨果說:“做一個圣人,那是偶爾的情形;做一個好人,那卻是為人的常軌。”打造生命的平衡點,是做人的支撐。打造平衡心境,就要“看見自己的心,使自己明白,我是誰,我要什么,我這一生有什么外在的變化”。有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不屈于人,不惑于物,化解生命中的遺憾,扼住命運的咽喉,活得灑脫,活得有聲有色。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第⑤段畫線的部分運用了什么論證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

3.作者主要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打造心境?(4分)

4.結合選文內容,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準備怎樣打造自己的心境?(2分)

5.請從《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魚我所欲也》《送東陽馬生序》這四篇文章中任選一篇,說說作者是怎樣打照他們的心境的。(4分)

(2018?中考改題)三、閱讀張頤武的《熬住就是一切》,回答問題。(15分)

①我們經常用競技來比喻人生。在漫長的人生競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頭的。一時的春風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時的失敗其實也不能算數。林彪與越南的國防部長武元甲會見時。他告訴武元甲,與美國對抗只有一個字:熬。這一個字的確道出了人生的一種真諦,美國那么強大,和它對抗當然不容易,但因為“熬”住了,最后越南還是贏了美國。但真正熬得住又談何容易。林彪自己經過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卻到底沒“熬”住,鬧到“搶班奪權”,遂有溫都爾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實非常重要。人生中進進退退是尋常事,關鍵是能夠“熬”得住。所謂“熬”就是對于自己的事情不輕易放棄,不隨便離開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時候就好像龜兔賽跑的那只烏龜,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卻能笑在最后。

③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經看在大阪舉行乒乓球世界錦標賽的電視轉播,看到中國的劉國正和韓國金澤洙在男子團體賽上異常激烈的比賽,劉國正幾乎老是要輸,但居然能夠九死一生地“熬”下來,也笑到了最后。當然這僅僅是一場比賽,但他旁邊的教練蔡振華的經歷就更加讓我感慨。當年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蔡振華就是乒乓球運動員,以旋轉球拍著名,他能夠將球拍在手中飛速旋轉,使對方無法知道他兩面不同的膠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時我們都是另外一位名將郭躍華的球迷。當時蔡振華多是贏不了郭躍華的,后來國際乒聯又限制了旋轉球拍,蔡振華便黯然退役。那時,郭躍華的輝煌和蔡振華的黯淡恰成對比。郭退役后開始從商,漸漸淡出了體育界,而蔡振華始終在這一行里“熬”著,直到成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副局長。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經聽到一位知名的老學者講笑話,說他大學時同屋的三個人中,另外兩個都才氣逼人,他覺得遠遠在他之上,不過,天妒英才,一個在大學時因失戀自殺,才華還沒有表現就死了。另外一個在五十歲就病故了,才華同樣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他卻身體健康,活到高壽。老先生說:現在幾乎沒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學生或者晚輩自然都捧場。于是乎水漲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當然是說笑話,但仔細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寫小說也是如此。有些人偶爾才華一閃,就再也不見了的,終究難于讓人記住。我記得90年代初有位小說家叫薛勇,寫都市人的心態寫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來也不見再有作品問世。而賈平凹和莫言,從出道以來就沒有中斷寫作,作品非常多,讓人有了印象。未必他們每本書都寫得好,我記得早年賈平凹還曾經被人批評過有粗制濫造的情況,但現在提起中國文學的大家,沒有人能夠繞過他們。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書中有兩部杰作的概率總比僅僅寫兩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們只能像阿甘那樣,在人生的馬拉松中“熬”住。詩人里爾克曾說:“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沒有“熬”那么傳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成“熬住就是一切”。當然,人其實也有不出場比賽或者中途退場的權利,但只要選擇參加,就不能不“熬”住。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分)

2.從第①段中摘抄一句有關人生辯證哲理的句子。(2分)

3.把第②段中的“龜兔賽跑”的事例換為“守株待兔”好不好?請簡要說說理由。(2分)

4.第③段中劃橫線的句子在層次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 。(2分)

5.用你平時所積累的名言警句為本文補寫一個道理論據。(2分)

6.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為什么?(2分)

7.用自己的話從文中所列舉的事例中提煉出你對“熬”的理解。(3分)

(2018?牡丹江)四、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共15分)

①每年“世界讀書日”前后,“閱讀”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近年來,“閱讀”領域內的一些新變化,如迅速流行開來的“淺閱讀”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②所謂“淺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實用性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淺閱讀”的出現與社會競爭加劇,人們工作、學習節奏快,壓力大有關;同時也與信息爆炸帶來的多樣選擇有關。近年來,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并存的多元化閱讀方式,帶來了鋪天蓋地的資訊。這在拓展人們知識面的同時,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征的“淺閱讀”取代了“深閱讀”。

③對于這一現象,一些專家認為不必視同洪水猛獸。著名文化批評家王曉漁說:“30年前,大家都讀‘走向未來’叢書,都讀李澤厚的書,而發展到后來,特別是近2019年,閱讀的分野出現了。‘淺閱讀’時代最大的進步,就是選擇的自由。有人喜歡讀通俗小說,有人熱衷勵志類、財經類的書籍,也有人青睞哲學、文史類的書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于是閱讀也就呈現出了多樣性。”

④然而,面對“淺閱讀”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閱讀”越來越式微,許多專家還是感到憂慮。事實上,近年來,世界各國學者都意識到“淺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強調傳統式“深閱讀”,如西方一些學者倡議“關掉一周電視”,反對閱讀“淺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閱讀”、“深呼吸”等。

⑤“‘淺閱讀’這種閱讀態度導致了閱讀的工具性質,加深了整個社會的浮躁。”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鄧志偉認為,思想使人進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讀來顯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夠使人更好地了解社會,激發起讀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僅僅因為“淺閱讀”的輕松、愉快,而放棄學習積累的機會。

⑥“無論現代人多么功利,總得給攸關心靈的閱讀留出空間。”接受采訪時,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這樣說,他很懷念這樣的自己:“在書店的一角斜倚著,默默地讀著,不覺天已黃昏;在圖書館坐了一整天,閉館的電鈴聲響了,周圍的人都走了,我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午睡時看書,書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1.閱讀全文,給文章擬一個標題。 (2分)

2.文段⑤中劃線句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4分)

3.你贊成文中哪種閱讀方式?談談你的理由。(3分)

4.在文段⑥中,評論家雷達談到了讀書時投入忘我的經歷,請把你的閱讀經歷寫出來,

與我們一起分享。(6分)

點擊查看:2018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匯總

編輯推薦

2019--2019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匯總

2019年各地各科目最新模擬試題及答案

小編寄語:歡迎來,為了方便您尋找資料,信息,請將本頁加入收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14263.html

相關閱讀:《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