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歐八國:
“東歐”,指位于歐洲東南部和中部地區、蘇聯西側的8個國家,它們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南斯拉夫。

蘇聯模式:

所謂蘇聯模式,即指蘇聯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的制度、體制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政策。這個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時期,并不斷得到強化和固化,延續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于蘇聯模式的內涵,有各種各樣的概括?偲饋砜矗瑧瑑蓚層面:一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層面,一是具體體制、機制的層面。

戰后東歐主要社會主義國家類型:
1.本國社會主義政黨有濃厚的群眾基礎,社會主義政黨占據主要地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
2.本國社會主義政黨有一定發展,在蘇聯的扶植下,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
3.完全在蘇聯的扶植下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東德

東歐八國采用“蘇聯模式”的原因:
1.戰后東歐各國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
2.蘇聯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扶助
3.戰后國際形式復雜,資本主義世界敵視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

東歐八國采用“蘇聯模式”的影響:
1.短期內為各國經濟恢復和發展積極作用,為戰后重建起到促進作用;
2.蘇聯模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不適合各國的進一步發展,對后期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礙作用。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鐵托任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南斯拉夫實行了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于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向關系不和,加上鐵托不甘受制于蘇聯,1948年,南和蘇聯關系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
1949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赫魯曉夫掌握蘇聯政權后,南蘇關系開始改善,并恢復外交關系。以后,南蘇關系一直在處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沒有加入蘇聯領導的。
1963年南修改憲法,改國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前南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為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80年,鐵托逝世后,聯邦實行集體領導,各共和國日趨松散,民族矛盾加劇。
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及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就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這條總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式的建設道路的一次嘗試。其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改變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是,這條總路線的核心內容,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



整風運動和發右派斗爭擴大化:
1、背景: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國內的敵我矛盾已經基本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突出地反應在各個方面。
1957年春,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生活的主題。
2、經過:
(1)整風運動:1957年,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要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利于社會主義建設。黨外人士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大量正確的批評和意見,但是極少數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趁機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放肆進攻,公然提出提出要黨退出機關、學校、要求政府輪流坐莊,以取代共產黨領導。
(2)反右派擴大化:針對當時的情況,為了分清大是大非,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場群眾性的反擊右派的斗爭發動起來,但是,由于當時對階級斗爭的形式估計的過于嚴重,把人民內部的矛盾當做敵我矛盾的處理,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了。
3、影響:
(1)逐步導致了政治上斗爭擴大化,這成為后來黨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連續犯錯誤的根源。
(2)被錯劃為“右派”的人,長期受到委屈和壓抑,不能再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國家建設事業蒙受損失。

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出現偏差:
在實際建設中,人們容易注意“多”和“快”,而忽視“好”和“省”。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公布后,在宣傳中又強調“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環節。這樣,在實際貫徹中,盲目求快就壓倒了一切。1957年,蘇聯提出十五年趕上和超過美國,毛澤東也提出中國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趕上英國。但總路線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趕超速度,先改為七年趕上英國,后又改為三年趕上英國,越來越脫離實際。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十三大)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條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后來被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
第二步,到20世紀末,是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到20世紀末,我國順利地實現了第一、第二步的發展目標。全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

中共十三大:
1、時間:1987年10月。
2、內容:主要內容:系統闡明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指出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概括。 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三步走”的戰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98864.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